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唐山市行政机关重大行政行为合法性事前审查暂行规定

来源: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 发布时间:2004-07-15 11:43
分享到 打印

(2004年2月19日唐山市人民政府第1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04年2月27日唐山市人民政府令[2004]第2号公布  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提高本市各级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水平,减少违法行政行为,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在决定重大行政行为时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重大行政行为的审查应当坚持合法和效率原则。
    第四条  重大行政行为的审查工作由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法制机构或者政府工作部门的法制机构负责。
    第五条  重大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含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作出的在本行政区域内对社会或者行政管理相对人权益产生较大影响的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下列行政行为应当进行审查:
    (一)制定规范性文件;
    (二)调整城市燃气、供排水、供热、公共交通等公用事业方面的价格;
    (三)调整社会保障、抚恤等事项;
    (四)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裁决土地权属纠纷;
    (五)签订行政合同;
    (六)强制拆迁房屋;
    (七)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的行政处罚;
    (八)行政机关认为需要进行审查的其他行政行为。
    第六条  市政府法制机构负责以市政府名义作出重大行政行为的审查工作。
    各县(市)区政府法制机构负责以本县(市)区政府名义作出重大行政行为的审查工作。
    市、县(市)区政府工作部门的法制机构负责本部门作出重大行政行为的审查工作。
    第七条  凡拟以政府名义作出抽象行政行为的,主管部门应当向本级政府提交报告并附下列文件:
    (一)规范性文件草案;
    (二)规范性文件的起草依据;
    (三)拟设定规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说明;
    (四)其他相关材料。
    涉及公用事业价格调整或者影响公民其他权利义务事项的,应当提供听证记录。
    第八条  凡拟以政府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主管部门应当向本级政府法制机构提交审查报告并附下列文件:
    (一)决定代拟稿;
    (二)拟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依据;
    (三)相关涉案材料。
    第九条  政府法制机构应当在政府领导批示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完成抽象行政行为的审查工作;在接到主管部门提请审查报告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工作。特殊情况需要延长时限的,应当报请政府主管法制工作的领导批准。
    第十条  政府法制机构主要审查下列内容:
    (一)抽象行政行为拟设定规范的合法性、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具体行政行为决定内容、程序的合法性。
    第十一条  政府法制机构审查完毕后,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属于抽象行政行为的,写出审查报告,报本级政府批准;
    (二)属于具体行政行为的,提出书面意见,转原部门处理。
    第十二条  市、县(市)区政府工作部门重大行政行为的审查工作参照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规定执行。
    两个以上部门联合作出的重大行政行为,按照职能划分由各自法制机构分别审查,必要时由政府法制机构组织相关部门联合审查。
    第十三条  以政府名义作出的重大行政行为未经政府法制机构审查或者审查未通过的,政府领导不予签发执行;以部门名义作出的重大行政行为未经本部门的法制机构审查或者审查未通过的,部门负责人不予签发执行。规范性文件经政府法制机构审查通过并经领导签发的,应当在政府公报上公布;未创办公报的,应当以其他形式公布。
    第十四条  凡违反本规定作出重大行政行为,造成严重后果或者不良影响的,应当给予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行政处分或者采取相应的诫免措施。
    第十五条  以乡(镇)人民政府名义作出重大行政行为的审查事项、程序由县级人民政府规定。
    第十六条  本规定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
                                                                                                            
附件:

责任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