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乌鲁木齐市拆除违法建筑实施办法

来源: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 发布时间:2006-06-07 09:16
分享到 打印

(2005年5月8日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第2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05年5月30日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令第63号公布  自2005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了制止违法建设行为,加强拆除违法建筑管理工作,保证城市规划顺利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乌鲁木齐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拆除违法建筑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违法建筑,是指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临时用地规划许可证,未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准的内容进行建设、使用的建筑物、构筑物和超过批准使用期限妨碍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临时建筑。
    第四条  拆除违法建筑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依法、及时拆除的原则。
    第五条  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成立拆除违法建筑工作领导机构,由政府领导和行政综合执法、建设、规划、监察、市政市容、国土资源、房产、水务、公安、工商、卫生、环境保护、园林、信访、电力等部门负责人组成。拆除违法建筑工作领导机构办公室设在行政综合执法部门,具体负责拆除违法建筑工作领导机构的日常工作。
    第六条  市拆除违法建筑工作领导机构负责制定拆除违法建筑工作计划和相关制度,协调处理拆除违法建筑工作的重大事项,检查考核区(县)和有关部门拆除违法建筑工作。
    第七条  拆除违法建筑工作领导机构应当建立统一领导、部门协调、统筹兼顾、标本兼治、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建立摸底排查、例会、定期报告、执法督查、举报奖励等制度,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和纠纷。
    第八条  拆除违法建筑工作实行市、区(县)政府及其领导机构成员单位领导责任制。
    拆除违法建筑工作纳入综合目标管理考核。
    第九条  各区(县)拆除违法建筑工作领导机构应当根据摸底排查的情况依法及时组织拆除违法建筑工作,定期向市拆除违法建筑工作领导机构报告。
    第十条  拆除违法建筑工作领导机构每月应组织召开一次工作例会,遇重大拆除违法建筑事项,也可随时召开。
    第十一条  市、区(县)人民政府定期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拆除违法建筑工作的情况。
    第十二条  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都有自查、自纠、自觉拆除本单位违法建筑的义务。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以任何形式影响、干扰和阻挠拆除违法建筑工作。
    第十三条  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应当配合拆除违法建筑工作,对违法建筑和违法建设行为进行曝光。
    第十四条  行政综合执法部门对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违法建筑应当依法作出限期拆除的决定。
    行政综合执法部门进行调查取证时,当事人应当如实提供情况和有关资料,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居民委员会(社区)、村民委员会应当予以配合。
    第十五条  行政综合执法部门送达限期拆除违法建筑决定书时,当事人不在场或者不签收的,由两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会同当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居民委员会(社区)、村民委员会、物业管理工作人员将限期拆除违法建筑决定书张贴在当事人居住地或者违法建筑所在地;对难以确定当事人的违法建筑,可以采用公告形式送达限期拆除违法建筑决定书。
    第十六条  当事人在规定期限内不自行拆除违法建筑的,由行政综合执法部门依法强制拆除。
    强制拆除违法建筑七日前,行政综合执法部门、区(县)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发布通告。通告须载明组织强制拆除违法建筑的行政机关、被拆除违法建筑的当事人、地点、面积、强制拆除的日期等事项。
    第十七条  对决定强制拆除的违法建筑,行政综合执法部门应将限期拆除违法建筑决定书、强制拆除违法建筑通告的内容及时通知有关部门。供电、供水、供气部门应当在实施强制拆除之日前采取停电、停水、停气措施。
    第十八条  拆除违法建筑所需的费用,由违法建筑的所有者承担。
    第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违法建筑、违法建设行为进行举报。对举报内容属实且行政机关未掌握的,应当给予奖励。
    第二十条  当事人对限期拆除违法建筑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对限期拆除违法建筑决定的执行,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二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的情形除外。
    第二十一条  作出限期拆除违法建筑决定超越法定权限、认定事实不清、主要证据不足,经人民法院判决或者行政复议决定撤销并造成损失,需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赔偿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和《乌鲁木齐市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参与违法建房、买卖、出租违法建筑或为违法建筑办理、出具相关手续的,由监察部门依法处理。
    第二十三条  拒绝、阻碍行政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拆除违法建筑工作领导机构成员单位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5年7月1日起施行。
                                                                                      
附件:

责任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