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2020年,江苏省司法厅深入开展“法援惠民生”系列活动,全省法律援助机构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1.1万件,同比增长6.7%;接待群众咨询21.6万余人次,同比增长10.5%;帮助困难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0.9亿元,同比增长8.2%。
进一步降低法律援助门槛。有9个设区市将困难标准调整至最低工资,将因疫致贫返贫的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纳入法律援助范围。对疫情防控一线人员,高龄、孤寡、失能失独老人,困境儿童、重病重残等群体,以及与疫情防控相关的申请支付劳动报酬、确认劳动关系、工伤赔偿等事项,全部免予经济状况审查。对集体性劳动维权案件中仅有部分职工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将所有同案职工一并纳入给予援助。对经济状况未达到困难标准,但法律关系简单、案件事实清楚、维权难度不大的案件,提供代书服务。
提升服务便利化水平。对农民工讨薪和与疫情相关的劳动关系纠纷、工伤赔偿案件做到当日受理、当日审批、当日指派。结合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僵尸企业”出清等活动,对破产企业、关停并转企业困难职工法律援助需求,优先受理、快速办理。新增法律援助工作站、代办点568个,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重病重残、群体性纠纷等,提供上门或现场服务。深入推进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和“容缺受理”机制。畅通网上申请渠道,大力推行“线上办”“网上办”“掌上办”,采用“云会见”“云审理”等方式实施刑事辩护和法律帮助,全年办理网上申请较上年增长64.6%,通过远程视频开展认罪认罚见证10057件,参与远程庭审3947场次。
精准对接特殊困难群体。建立、完善与民政、法院等部门的低保人员信息共享机制。开展特殊困难人员个性化援助,强化法律援助早期介入,结合根治欠薪部署,开展“法援惠民生 助力农民工”专项行动,深入农民工集聚地、用工单位现场提供咨询和援助。推动法律援助参与信访申诉,在人民来访接待中心建立信访、法援联合窗口,为信访人员提供“一条龙”服务。注重督导检查,通过质量检查和评估、征询办案机关意见、回访受援人、旁听庭审等措施,建立质量监管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