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持续强降雨过后河南司法行政机关立即行动起来

公共法律服务主动为受灾群众和企业排忧解难

来源:法治日报 发布时间:2021-09-24 14:12
分享到 打印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红旗

  眼睁睁看着爱车在暴雨中被淹没,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居民李某的心直往下沉。就在其感到无助时,手机接到了一条短信:遇到法律问题,请拨打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

  “7月20日这天,心情甭提有多糟糕了,这条短信让我冷静了下来。”9月22日,李某向《法治日报》记者回忆说,当时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拨打了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值班律师问明情况后立即给其支招,“请用手机把车被淹的场景拍下来,立即固定证据,然后拨打保险公司电话申请理赔”。

  因受持续性强降雨影响,郑州市7月20日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损失。正当像李某这样的群众因受灾而一筹莫展之时,公共法律服务主动来排忧解难。

  近日,记者走进河南郑州、周口等地,深入了解司法行政机关依法做好涉洪涝灾害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法律服务等工作,全力服务和保障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生动实践。

  线上线下同步进行

  及时提供法律帮扶

  “您好!我们是社区人民调解员,如果您有什么诉求,可随时跟我们联系。”7月21日,李某家门被敲开后,两名佩戴人民调解员标识的工作人员自我介绍道。

  “我看到他们疲惫但认真负责的样子,心里暖暖的。”李某说,人民调解员在了解完受灾情况后,还不忘叮嘱他,如果有弄不明白的法律问题,可随时拨打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如果符合法律援助条件,还可申请法律援助。

  “我们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全方位了解群众诉求,及时进行‘法律帮扶’。”郑州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7月20日晚,因市区严重内涝导致停电,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无法正常运行,为确保热线通畅,郑州市法律援助中心请示上级后,将热线座席转移至有电、有网络的7家律师事务所,值班律师在家里开展应急接听,最大限度为群众服务。此后,值班律师根据群众所反映的因灾受害导致保险理赔增多等方面,梳理总结,共同研讨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法律解决方案。

  “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了解法律援助、申请法律援助。”中原区司法局局长刘志伟说,区法律援助中心在临时安置点设立法律援助临时工作站,为群众现场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解答法律疑问,方便群众就近申请法律援助。

  二七区法律援助中心组织律师深入社区、工地开展“法援惠民生,为群众办实事”法律宣传活动,现场为群众解答因灾产生的保险理赔、人身损害等法律问题。惠济区法律援助中心针对因灾情造成的经济损失及如何维权、向谁维权等问题,发放法律宣传资料。

  “用‘法律服务’这份特别的爱,为受灾群众送去温暖,助力灾后复工复产。”郑州市法律援助中心负责人介绍说,发生洪涝灾害后,全市共设立法律援助工作流动站10个,提供法律援助和咨询673次,化解矛盾、解决群众困难106件;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共接听群众来电1.8万余人次,回复直接涉灾有关法律问题的咨询200余条;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1084件。

  深入灾区答疑解惑

  化解涉汛涉灾纠纷

  “法律服务团的律师说话在理儿,我听明白了。我先去找司法所反映一下,请他们派人带着我与对方协商,协商不成的话再去法院起诉。”强降雨过后,扶沟县白潭镇村民王某与李某因排水问题发生矛盾——王某责怪李某把水排到了自家地里,造成其庄稼被淹。

  白潭司法所所长马宏勋带领人员实地查看后说:“李某的庄稼地地势高,确实挖了泄水口,但他的庄稼也受灾了,两家都是受灾户。我向村里反映一下你们的情况,都作为受灾群众进行统计。但李某在挖泄水口前没有先打个招呼,因此需要给王某赔个不是。”在他精心调解下,两人最终握手言和。

  “法律服务团解疑惑,司法所工作人员上门调解。这种模式在全市特别是扶沟县抗洪救灾中实现了矛盾纠纷就地化解、限时化解,避免小拖大、民转刑,严防发生极端个人事件。”周口市司法局局长孔德高说。

  流经扶沟县的贾鲁河,发源于郑州的新密、新郑山区,全长256公里,郑州境内长137公里,是郑州市最长的一条河流。在强降雨中,贾鲁河及其支流也发生险情。扶沟县境内因持续遭遇超强降雨,加之上游泄洪因素,全县过水行政村达39个,农作物受灾面积84.6万亩,受灾人口达56.1万人,水利、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也不同程度受损。

  周口市司法局、周口市律师协会及时组织成立灾后重建公益法律服务团,公布法律服务联系方式,组织律师,对抗灾救灾、灾后重建所涉及的土地房屋权益保护、灾后保险理赔及其他相关领域提供精准、高效的法律服务,通过“线上+线下”方式为村民答疑解惑,为村民讲解防洪救灾法律知识,协助灾后重建工作。

  扶沟县司法局组织全县443个人民调解组织和40名专职人民调解员,提前预判泄洪可能引发矛盾纠纷苗头,到群众家中进行现场调解,截至目前,共调处各类纠纷1952件,调解成功率达93%,真正做到案结事了,实现了小调解调出大天地。

  新密市也在这次强降雨中发生洪涝灾害。新密市司法局组织召开律所主任工作会议,决定组建法律服务团,通过现场和线上及时为村(居)干部、群众讲解涉及防汛救灾的法律法规,开展法律咨询,提供法律意见,疏导群众情绪,着力化解涉汛涉灾矛盾纠纷。

  “律师帮助我们完善预警防范机制,对防汛期和退水期因供水、用电、道路通行、水毁房屋、养殖户受灾等引发的问题,做到抓早抓小,及时疏导、就地化解。”新密市司法局局长裴晨翔说。

  免费开展法治体检

  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厂房进水了,货物也被淹了。我能不能和对方解除合同,免除违约责任?”郑州市某民营企业负责人忧心忡忡地对前来进行“法治体检”的某律师事务所主任陈天鹏说。

  “民法典明确规定,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免除其违约责任。根据前述规定,如果你方在暴雨来临之前就已经迟延履行了,不能免除违约责任。如果因暴雨导致迟延履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结合受暴雨影响的具体情况来看是部分还是全部免除违约责任。”解释之后,陈天鹏当场为该企业草拟了法律意见书。

  “这是‘万所联万会’的一个缩影。”郑州市司法局局长司久贵说,市司法局结合“万人助万企”工作,积极联合市工商联、市律协开展“万所联万会”活动,充分发挥律师事务所的专业法律服务作用,成立专业服务团队,与各商会建立常态化联系合作机制,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线上法治培训、在线咨询、远程调解等多元化服务,切实为各商会、民营企业纾困解难,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和灾后重建。截至目前,全市76个律师服务团878名律师参与,为受灾民营企业提供法律意见325条。

  “如果不是县司法局组织律师在上门‘法治体检’时发现问题,我们这个企业就垮掉了。”扶沟县某果品公司负责人说,受暴雨影响,企业种植基地百余亩瓜果面临滞销,造成资金周转困难,无法正常还贷,律师发挥自身优势,在对企业法律风险防控进行研判的同时,积极联系客户,很快将6万余斤果品销售一空,使企业重新焕发生机。

  “律师‘一对一’指导,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制度和经营合同的审核,及时反馈相关法律风险和法律意见,增强了我们的信心。”扶沟县某企业负责人高兴地说,周口市司法局指派的律师业务精湛,他们了解企业受灾情况涉及的法律服务需要,为企业财产损失理赔、恢复生产经营等提供有针对性的法律帮助服务,并就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用工情况、安全生产、环境治理、诉讼纠纷等40项内容进行免费“法治体检”,同时梳理汇总形成“法治体检”报告供企业参考。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吕妙霞十分赞许:“司法行政机关开展灾后联系企业和企业‘法治体检’活动,既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民营企业的关怀,帮助企业形成规范从业、科学用工、合法经营的理念,又为持续开展优化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营造出了良好的法律服务氛围。”

附件:

责任编辑: 张丽青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