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为进一步规范首都司法鉴定委托程序和内容,加强司法鉴定衔接使用,将“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落实在工作中、行动上,北京市司法局与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联合出台《委托司法鉴定规范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并于9月8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向社会发布。
《指南》的制发是北京市司法局和市高级人民法院在司法鉴定领域长期协作、密切配合所取得的又一重大突出成果,是首都司法鉴定行业积极探索、敢于创新的充分体现,在国内尚属首例。
《指南》的出台将进一步规范首都司法鉴定委托程序和行业标准,加强对司法鉴定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同时是通过司法鉴定为司法审判工作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促进司法公正,进一步优化首都营商环境的又一项重要工作举措;更是做好人民服务员,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加优质高效的司法鉴定服务,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体现。
立足需求,突出为民办事“实”。在司法鉴定执业分类细、专业性强的背景下,诉讼当事人向审判机关提出鉴定申请时经常会出现选择分类不准、委托事项不明、鉴定材料准备不全等情况,客观上增加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指南》的发布,为诉讼当事人提出鉴定申请提供了明确具体的指引,减轻当事人反复提交和补充鉴定材料的诉讼负累,进一步缩短审判时限,降低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同时也有利于法官更好的释明和引导当事人进行诉讼,为法院的审判工作提供更加专业的技术支持。
深度调研,突出解决问题“实”。为充分了解人民法院、司法鉴定机构在司法审判委托鉴定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北京市司法局与市高级人民法院开展多种形式的调查研究,通过对全市委托鉴定案件进行数据分析、与律师行业进行座谈、研提意见建议等,发现问题并着力破解问题产生原因。为确保规范的出台更符合行业实际、更便于行业适用,在市司法局的领导下,北京司法鉴定业协会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起草,并经反复调研论证,不断修改完善,最终形成定稿。《指南》内容覆盖司法审判实践中常用的法医临床和文件及手印两大类21项司法鉴定事项,从技术标准、委托事项、鉴定材料要求、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细化和规范,力求真正解决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广泛适用,突出衔接执行“实”。9月8日新闻发布会后,《指南》即通过“京司观澜”“京法网事”微信公众号、北京司法鉴定业协会官网、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人民法院诉讼服务大厅等多种渠道向社会发布。同时,《指南》已下发至全市各级人民法院和各个鉴定机构,在日后的司法审判过程中,全市各级人民法院和各鉴定机构将在委托和受理委托相关司法鉴定案件时,遵照《指南》执行,确保《指南》用的上、用的实、用的活。
下一步,北京市司法局和市高院还将根据司法审判实践需要,继续补充完善《指南》内容和项目,为进一步优化司法审判质效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9月8日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