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泉州拓展涉外法律服务领域

聚焦供需对接提升企业风险抵御力

来源:法治日报 发布时间:2025-07-03 11:28
分享到 打印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 莹

  法治日报通讯员 廖杰茹

  4月19日,第二十六届中国(晋江)国际鞋业暨第九届国际体育产业博览会在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开幕,吸引了来自菲律宾、越南、泰国、意大利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16家海内外展商的参与。当天,由泉州市律师协会涉外律师组成的法律咨询组进驻会场,专门为海内外参展商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我们想把机械设备出口到东南亚地区,有哪些法律风险需要防范?”面对晋江一家纺织机械企业业务人员柯女士的咨询,法律咨询组的值班律师郑晋为其详细介绍了对特定国家出口所涉及的合同风险管理要点,并建议其通过对首次交易对象开展初步尽职调查、运用出口信用保险等方式来防控交易风险。

  “今天既逛了展会,寻到了合作商机,又得到了专业的法律解答,提升了风险抵御力,这种形式很棒!”柯女士忍不住连连称赞。

  近年来,泉州市司法行政系统发挥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区位优势,紧紧抓住共建“一带一路”、海丝中央法务区泉州片区建设等发展契机,有效拓展涉外法律服务领域,积极搭建交流研讨平台,健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提升涉外法律服务水平,护航企业稳健“出海”。

开辟“定制型”服务通道

  6月20日,泉州市发布《外籍人员在泉服务手册》,为在泉外籍人员提供政务、生活、商务、法律咨询等全方位资讯。其中,由泉州市司法局、市律师协会联合组建的“助推泉州市加快提升国际化营商环境律师咨询小组”的成员名单、所在律师事务所、擅长语种以及联系方式均在手册中公开。

  “19名小组成员将发挥法律专业能力较强、外语水平较高的优势,以电话、微信等沟通方式接受在泉外籍人士的法律咨询。”泉州市司法局副局长郭惠昆告诉《法治日报》记者,这也是泉州市司法局立足司法行政职能,探索以“定制型”法律服务助力泉州市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

  近年来,泉州各地司法行政机关积极探索提高涉外法律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围绕企业纠纷解决、外贸风险防范、域外法查明等领域,加强与企业法律服务供需对接,助推全市内外贸高质量发展。

  海丝中央法务区法治服务中心一楼设有域外法律查明、反倾销反补贴反规避等法律咨询窗口,不定期邀请知名涉外法律服务律师坐班,为来访企业、群众提供法律咨询解答。

  石狮市司法局推动建立由法律顾问、知识产权、公证业务等服务团队组成的电商公共法律服务团队,为跨境交易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已为超百家企业提供域外法查明、跨境争议解决、知识产权保护等服务,成功化解多起涉外纠纷。

搭建“实战型”协作平台

  企业对外投资需要防范什么法律风险?谈判时不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应如何应对?合作遇到问题怎样及时找到专业的涉外律师?随着泉州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贸易往来不断升温加速,许多企业开展对外投资的热情日益高涨,但也容易因一些新问题的出现而打“退堂鼓”。

  为了抢抓共建“一带一路”新机遇,让企业“出海”的底气更足、信心更强,泉州市司法局紧盯企业对外投资过程中的难点、痛点,联手泉州市商务局、市律师协会,积极搭建律企对接交流平台,连续三年举办涉外法律服务月活动,共同签订《“推动涉外法律服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涉外法律服务领域开展广泛合作。

  涉外法律服务月活动中,受邀律师积极建言献策,围绕对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行动、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等关键问题,分享海外市场的机遇挑战以及需要注意的涉外法律风险,并针对如何处理货物滞留港口纠纷、对外投资注意事项、货款尾款未收回等热点问题回应企业关切。

  近年来,泉州涉外律师以高效法律服务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梳理,为泉州企业提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跨境电商供应链配套法律服务协议等。

打造“复合型”人才队伍

  “这次培训的课程紧密结合当前国际国内新态势及涉外法律服务特点,为我今后开展涉外法律服务提供了更专业、更广阔的思路。”参加第七期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培训班的律师廖逸说。

  为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涉外法律服务人才队伍,泉州市司法局、市律师协会近5年连续组织7期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培训班,累计400多人次的律师、公证员赴国内多所著名高校培训,课程涵盖东盟国家商事争议预防及解决机制、跨境投资贸易法律事务等内容。

  既要走出去学习,也要引进来指导。泉州市司法局依托海丝中央法务区泉州片区的资源优势,在法务区成立福建省涉外法治人才培训基地,加强涉外法治理论和实践研究,为服务保障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涉外法治人才培训基地成立以来,泉州市司法局、市律师协会围绕跨境电商知识产权案件的风险应对等主题,积极开展沙龙分享、专题讲座,扩大受益群体覆盖面,持续“输出”通晓国际规则、善于处理涉外法律事务的“复合型”法律人才。

附件:

责任编辑: 白海涛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