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全时空无死角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上海奉贤创新推动公共法律服务“进三区”

来源:法治日报 发布时间:2025-09-10 10:03
分享到 打印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东明 张海燕

  一本民情记录本、一部民法典、一张联系服务卡,是上海市奉贤区南桥镇六墩村“法治带头人”走村访户必备的法治“三件套”。六墩村每周至少开展两次“长凳夜话”活动——“法治带头人”带领青年骨干排摸村民法治需求,将公共法律服务及时送到群众身边。

  这样的场景,是奉贤区推动公共法律服务进村居社区、进街区、进园区(以下简称“进三区”)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当地紧扣乡村振兴、新城建设和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三大重点领域,在构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基础上,通过拓展服务场景、融入数字之力、创新法治产品,让公共法律服务更加可触可及。

  如今,一大批具有辨识度的特色服务阵地在基层涌现,其中就有六墩村的“长凳夜话”、青村镇青溪老街公共法律服务点等,这些阵地随时随地收集群众法治需求、研判风险并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同时,奉贤区结合“多格合一”工作,将公共法律服务延伸至街区,以网格党支部为核心纳入律师、调解员、街区“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等服务力量,形成柘林镇胡桥居委“慧治微格”等服务模式;在园区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吸纳国企“首席合规官”、企业服务管家、商会代表等形成“法律+行业”复合型服务团队。

  “在线下拓展服务场景的同时,我们还在线上加快推进数字化应用,以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进三区’的精准性、协同性和集成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奉贤区司法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顾若尘说。

  其中,数字“码”车整合了全区公共法律服务点位、法律援助机构、调解组织、律师事务所、公证机构等资源,绘制公共法律服务指引,群众扫码即可实现“查点位、求答疑、办业务、享服务”;数据共享则将基层日常收集的矛盾纠纷信息、居民和企业的法律咨询需求同步链接至平台,并即时推送给律师、公证处等,实现法律咨询、公证事项咨询申办、行政复议申请等事项的精准对接和闭环处置。

  事实上,创新始终贯穿着“进三区”的全过程,例如在服务企业方面,聚焦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推出合规建设指导、商事调解、法治观察、涉企公证、行政复议咨询、法援申请受理等10余项专项服务;在服务不同群体方面,创新“菜单式”服务,为农民工和新就业群体提供法律援助“绿色通道”,为乡村群众提供农村宅基地上房屋确权登记公证服务等。

  奉贤区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二级巡视员顾斌泉说:“推动公共法律服务‘进三区’,旨在构建立体化、全时空、无死角的公共法律服务新体系,以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为奉贤全力打造‘南上海重要增长极’目标定位提供强大的法治助力,打造具有奉贤辨识度的工作新样本。”

附件:

责任编辑: 操可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