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消防、园林绿化等公共用水设施非法用水。沈老板,你私开消火栓可是违法的。”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创法治节目《今日说“水”》,讲述着生活中的“水”与“法”。
“想报名《我要上春晚》,得先交保证金。”北京市西城区广内街道的空竹剧《春晚的诱惑》,运用网络语言再现电信网络诈骗场景,向观众讲解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小妙招。
如此紧贴生活、有法有趣的法治文艺大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今年4月,北京市法治文艺大赛正式启动。启动以来,全市各区、各普法责任制单位聚焦社会关注和群众关心的法治热点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等方式,深入了解群众法治需求,充分挖掘民间艺术和专业院团等文艺资源,打造了一批地域特点鲜明、法治元素突出、贴近群众生活的法治文艺作品,让节目创作展演成为生动的普法过程。
截至目前,全市各区、各单位共创作法治类文艺节目1300余个,16区共开展基层巡演活动2400余场,参与观众超过100万人次。
作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千里修书为垒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不仅历史上有关于邻里盖房的典故,如今,民法典中也有说法,那就是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舞台上,小品《邻居》中的司法所许所长正在为因住宅翻建而生嫌隙的邻里进行调和。
据北京市延庆区司法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使文艺作品内容更加贴近群众生活,该区在全区范围内发放1200余份素材征集问卷,并同步开展线上征集。工作人员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分类和归纳后,再进行集体创作,最终演绎成一个个精彩的法治文艺节目。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围绕“八五”普法调查问卷中群众关注的法律热点和难点问题,编排《探亲奇遇》《扰民风波》等一系列涉及高空抛物、噪声污染等内容的法治文艺作品,让观众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学习相关法律知识。
“群众演、演群众、演给群众看”,正是此次大赛秉持的理念。据北京市司法局副局长鲍雷介绍,北京市法治文艺大赛由市委依法治市办、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市司法局联合主办。大赛以“宣传贯彻二十大,法治文艺润京城”为主题,参赛单位囊括全市16区街道(乡镇)和以44家市级单位为代表的普法责任制单位。
落实落细普法责任制
大赛举行以来,各单位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做到术业有专攻。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法治文艺大赛中,由国家税务总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局带来的舞台剧《时空奇旅》,带领观众“沉浸式”体验税务闯关游戏。诙谐有趣又具有时代脉络的故事,让在场观众连声叫好。
“作为税务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向市民普及税收政策,传播法治理念。”该局税务工作人员表示。接下来,他们将带着这部作品进企业、进社区,进一步提高纳税人缴费人税法遵从度。
在北京市国资委系统,各市管企业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利用公交车、地铁、商超等渠道开展广泛宣传,进一步扩大法治文艺大赛覆盖面和影响力。金隅集团《法治国企进行曲》、北京公交集团《安全闪耀普法路》等一批作品聚焦依法治企、安全出行等重点领域,讲述国有企业为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作出的不懈努力。
大赛期间,市教委结合第十届师生优秀法治教育作品征集活动,广泛发动教育系统师生创作法治文艺作品;市生态环境局利用快板创作环保法“三字经”,实现生态环境日常工作与相关法律法规深度融合;各普法责任制单位将作品创作与管理、服务、执法、司法等活动相结合,生动演绎和普及本行业、本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展现落实普法责任制工作中的特色和亮点。
巡演走基层再掀高潮
近日,北京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联合相关部门,依托基层党群服务中心,在社区开展法治文艺节目巡演活动。“在观看精彩节目的同时,还能学到法律法规,这样的普法形式我很喜欢。”家住八里庄街道的居民窦阿姨说。
情景剧《嫁出去的媳妇,“复”水难收》倡导大家遵守公德、遵纪守法;朗诵作品《与法同行,快乐成长》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法治理念;全市各级法院及东城区、朝阳区、大兴区司法局利用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对本系统优秀法治文艺作品进行展播。其中,密云区法院的情景剧《院长接待室的故事》还原了信访人赵大爷45年未解决矛盾纠纷在与院长“唠家常”的过程中被逐渐化解的感人场景。
一个个精彩的法治文艺节目,全方位传递了丰富的法治内涵,为观众献上了一场场法治文化“盛宴”。截至目前,经过4场复赛的激烈角逐,12部优秀法治文艺作品脱颖而出、晋级决赛,未进入决赛的复赛作品将进行网络展映投票,参与“优秀作品奖”评选,决赛将于今年“宪法宣传周”期间举办。接下来,北京市司法局将持续推动各区各部门开展法治文艺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校园等活动,努力让“文艺+普法”活动惠及更多群体。(京司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