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擦亮“上海之根”文化街镇新名片

——记全国模范司法所、上海市松江区司法局广富林司法所

来源:《司法所工作》杂志 发布时间:2022-06-01 15:18
分享到 打印

  李 彬[上海市松江区司法局广富林司法所]

  广富林街道位于上海市松江区新城北部区域,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国家战略“一廊九区”大学城双创集聚区重要承载地,辖区内有松江大学城七所高校以及广富林文化遗址、广富林郊野公园两个著名人文生态景点。因孕育了灿烂的广富林古文化,素有“上海历史文化之源”和“上海之根”之称。同时也是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上海市平安示范社区、上海市法治建设示范街道。

  近年来,松江区司法局广富林司法所先后荣获“松江区岗位建功先进集体”“全国司法行政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2021年10月,广富林司法所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模范司法所”。

  融合:筑起基层依法治理“硬底子”

  广富林司法所积极推动街道在全区首批成立党工委全面依法治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守法普法工作协调小组、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协调小组,打造“1+3”基层依法治理新模式。主动承担起街道政府法律顾问职责,自2020年以来,司法所所长列席街道主任办公会议50余次,共审核街道各类合同1500余份。推动街道制定和发布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办法等规范。在法制审核流程中特别设立“风险评估提示”环节,保障执法既合法合理也合情。

  2021年,积极推动广富林街道创建首批“上海市法治建设示范街道乡镇”,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各部门加入创建工作中,历经5个创建阶段,召开 4次工作推进会,开展3轮材料报送,广富林街道最终以全市第四的成绩成功创建首批“上海市法治建设示范街道”。

  贯通:打造守法普法宣传“新高地”

  打造贯穿松江大学城七所高校的区级法治宣传阵地——“法治文汇路”,形成了法治路标雕塑、法律职业主题墙等六大特色法治主题街景。结合广富林“金牛之地”的民间传说,塑造了六大法律职业卡通“法治牛”形象,并成功注册登记获得知识产权保护。秉承在青少年心中播下“法治种子”的理念,创立“法治校园联盟”品牌,畅通辖区各中小学校法治教育交流渠道。其中,法治绘画比赛吸引辖区内2000多名中小学生参与,法治动漫获得2020年全区公益广告大赛优秀奖。

  打造法治宣传“故事汇”,拍摄制作由真实执法案例改编的普法短剧,突出明法于教,创新打造“真人+动漫”的“普法推介人”形象,提升受众参与度。

  蓄势:培育法治营商环境“软实力”

  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司法所通过地校合作,联合华东政法大学专业团队,为受疫情冲击的文汇路商铺租户、房东,量身定制并派发了1000余份“租金纠纷解忧锦囊刮刮卡”,帮助租赁双方进行有效、友好的协商,将矛盾纠纷处置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为服务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大局,举办“法治护航,共赢共创”双创企业发展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与企业“面对面”为企业主答疑解惑,研究解决企业运营中的产权等问题,维护好企业合法权益。

  鼎新:跑出司法行政为民“加速度”

  为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广富林司法所在全区首批试点推行调诉对接无纸化流转工作,以“智能化”“信息化”硬件环境为支撑,以专项“工作群”为抓手,建立调诉对接案件“一事一议”工作机制,加强司法所与法院立案庭的沟通协作。当事人签订调解协议当日即可原地申请司法确认,经法院审查通过即可在线签收电子文书,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人民调解和诉讼程序的无缝衔接,最大限度地减少当事人举证取证时间。

  同时,面对疫情防控现实需求,积极探索在线调解新方法,借助调诉对接平台,以线上司法确认“云开庭”的方式,成功调处多起跨省市跨地域矛盾纠纷,为新机制在全区推广积累了经验。

  突破:推进公共法律服务“零距离”

  在全区率先以公开招标的方式,为社区选聘了一批专业的社区法律顾问,其中90%以上毕业于重点院校。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由社区法律顾问律师组建的全区第一支防疫法律志愿者服务队,为社区居民线上线下调解涉疫矛盾纠纷30余起,参与处置了涉及学区划分、隔离宾馆费用支付等焦点、难点问题。

  稳步推进街道、社区“1+16”公共法律服务站(室)建设,积极开展“公共法律服务开放日”等主题活动,推动公共法律服务服务“触手可及”。

  守正:人性关怀共筑平安“防火墙”

  积极探索建立宽严相济的社区矫正人性化监管模式,2020年初疫情防控期间,联合区检察院等部门帮助一名从事服装代加工经营的社区矫正对象谷某办理转产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所需的相关资质手续,人性关怀助力谷某的企业顺利走出困境。

  坚持以“稳就业”促回归,司法所积极推动过渡性安置就业基地建设,教育、引导从事商标加工企业经营的社区矫正对象许某将自己所经营的工厂申请为广富林街道过渡性安置就业基地,为更多就业困难的人员提供工作、实习岗位。截至目前,已推荐5批次就业困难人员与该基地开展就业帮扶活动。五年来,广富林街道辖区社区矫正对象和安置帮教对象实现“零重犯”。

附件:

责任编辑: 朱剑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