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人民陪审员履职故事

张惠惠:从“新手”到“行家里手”

来源:司法部官网 发布时间:2025-05-30 10:55
分享到 打印

  张惠惠是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嘉祥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自2024年被选任为人民陪审员以来,参与审理案件17件,调解结案13件,用担当踏破障碍,用情怀撰写温情,架起了司法与群众的连心桥。

“虚心”学习促成长

  为了尽快胜任“陪审”工作,她利用业余时间研读法律书籍、观看庭审录像,庭审前详细查阅卷宗,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向法官请教,不断汲取法律知识和审判经验,同时将学到的法律知识和调解技巧与积累多年的群众工作经验相结合,发挥人民陪审员来自基层、源自群众的优势,尽可能地在审判中发挥陪审的最大作用。在一起涉及土地流转的民事案件中,双方当事人因补偿款分配问题僵持不下,庭审气氛一度十分紧张。张惠惠敏锐地发现,矛盾的核心在于村民对法律条款的理解有偏差。为了化解这一矛盾,她在主审法官的指导下多次走访涉案农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相关规定,并结合当地习俗提出调解方案。最终,双方当事人达成了调解协议,握手言和。

“温情”调解化纠纷

  2024年冬季,她参与审理了一起赡养纠纷案件。庭审中,张惠惠注意到,被告子女并非恶意拖欠赡养费,而是因家庭经济困难和沟通不畅产生了隔阂。为了化解这一矛盾,庭审结束后,她与主审法官邀请双方到调解中心座谈,一边为老人端上热茶,一边倾听子女的难处。她对子女说道:“父母养你们小,你们养父母老,这是天经地义的事。现在老人年纪大了,需要你们的照顾和关怀。钱可以慢慢凑,但亲情一旦疏远,多少钱都买不回来。”经过耐心劝说,子女们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当场承诺按月支付赡养费,并达成调解协议。事后,老人含泪握住张惠惠的手,激动地说:“闺女,谢谢你,不仅让我养老有力保障,还消除了我们这一家的隔阂。”这一刻,张惠惠深切感受到了陪审工作的温暖和力量。

“三心”架起公平桥

  在陪审工作中,张惠惠总结出了自己的“三心”原则:耐心是陪审工作的基石。在一起交通事故赔偿案中,她主动查阅医学报告、交通事故认定书等相关材料,逐项核对赔偿清单,通过与当事人“面对面”沟通和“背对背”调解,将“法理”和“情理”相结合,实现了案结事了。爱心是陪审工作的灵魂。在参与审理未成年人案件时,她总会以“阿姨”的身份与孩子沟通,用温和的语气和亲切的态度帮助他们打开心扉,引导他们走出阴影,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公心是陪审工作的准则。曾有熟人请托说情,希望她能在案件中给予关照,张惠惠严词拒绝了这一请求。她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我的职责是守护公正,不能因为个人情感而偏袒任何一方。”

“情理”交融促和谐

  “孩子不仅需要的一个完整的家,更需要父母的关爱。你们虽然分居两地,但仍然是孩子的父母。为了孩子的未来,你们应该共同努力,让家庭充满爱和温暖”。在参与审理一起离婚纠纷案中,女方坚决要求离婚,男方则以子女抚养问题相要挟,双方互不相让。张惠惠通过去当事人家中走访发现,双方仍有感情基础,于是,她在调解时耐心劝说双方珍惜彼此感情和家庭。最终这起离婚纠纷以当事人撤诉结案。女方深切地说“张姐,谢谢你的耐心劝导,是你拯救了我们这个家……”。

  “我愿做一粒法治的种子,在乡土中生根发芽,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用自己的行动去践行法治精神,我们的社会一定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张惠惠如是说。

附件:

责任编辑: 张丽青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