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司法行政机关:

打出夯实基层基础组合拳

来源:法治日报 发布时间:2025-09-25 11:30
分享到 打印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婕

  基层稳则天下安,基础牢则事业兴。基层基础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对于政法机关而言,更是战斗力的根基所在。

  近年来,司法部坚持系统思维、强基导向,下大力气强化基层基础,并将强抓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建设确定为2025年重点任务。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充分发挥基层司法所和调解组织的职能优势,努力夯实社会安全稳定的基层基础,取得了积极成效。

  司法所作为司法行政机关的“神经末梢”,在基层依法治理中发挥着“抓前端、治未病”的关键作用。它集调解、法治宣传、公共法律服务、社区矫正、安置帮教、行政执法监督、法治审核等职能于一体,既是司法行政工作服务基层党委、政府的“桥头堡”,也是直面群众、解决诉求的“一线窗口”。

  为加强司法所建设,司法部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在组织网络建设方面,实现了司法所组织机构在乡镇(街道)全覆盖,并根据需要在经济开发区、农林牧场等区域设置司法所;在人员队伍建设方面,通过司法行政干警下沉、聘请司法协理员、选派新入职律师到司法所锻炼等方式,充实基层一线工作力量。

  为提升司法所所长能力素质,适应新时代基层基础工作新需求,今年6月,中央组织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司法部联合举办了全国司法所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能力建设培训班。参加培训的司法所所长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培训,深化了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识,增强了政治自觉,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

  各地司法所在党建引领下,积极探索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街道司法所构建“分级调解+多元共融+居民自治”的共治体系,形成了一个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整体;云南省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司法局屏山司法所与多部门联动开展基层治理工作,整合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工作合力……这些优秀经验对于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吉林省桦甸市司法局八道河子司法所所长张洁琪告诉《法治日报》记者,基层司法所是推进基层依法治理的“核心抓手”,通过加强司法所组织、队伍和业务能力建设,能更有效地指导村(居)委会依法决策、依法管理,带动基层干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是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从全国范围来看,司法所的职能作用已深度融入基层治理各环节: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全国3.9万个司法所每年调解矛盾纠纷超800万件,同时扎实开展社区矫正对象监督管理、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有效降低重新犯罪率;在服务群众需求方面,通过“一站式”服务,年均接待群众法律咨询600多万人次,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法治保障;在推进基层法治建设方面,每年协助地方政府审核规范性文件、提供法律意见建议近40万件,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

  基层是各种矛盾和问题的集聚地,调解则是化解矛盾的“金钥匙”。

  司法行政机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能力。目前,全国共有人民调解委员会69.6万个,人民调解员310万人。各地人民调解组织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为抓手,在积极调处邻里、婚姻家庭、损害赔偿、征地拆迁等常见多发矛盾纠纷的同时,及时化解医疗、交通、金融、新就业形态等重点领域矛盾纠纷。“十四五”期间,全国人民调解组织共调解纠纷7900多万件,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

  据了解,各地司法行政机关在做好矛盾纠纷化解的同时,还不断创新调解工作模式:江苏省司法厅以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深化年”为抓手,推动调解工作提质增效,其中泰州市高港区大泗司法所打造“泗好办”党建品牌,整合多方力量形成调解合力;在涉企纠纷方面,山东省通过开展司法所“助千企联万村”活动,组织法律服务力量深入企业排查化解纠纷,为民营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

  同时,各地调解队伍素质结构不断被优化,涌现出许多改革先锋、时代楷模。重庆市江北区老马工作室负责人马善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昆仑山下古丽花”等一大批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模范调解员和金牌调解室,在促进基层依法治理、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建强司法所阵地到创新调解机制,司法部对基层基础建设的系列部署与实践,彰显了推进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责任与担当。随着各项举措落地见效,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将更加坚实,为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基层力量。

附件:

责任编辑: 朱剑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