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驰 法治日报见习记者 范瑞恒
1月8日,天津市津南区两名人员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初筛阳性,市疾控部门复核两份样本均为阳性。随后津南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将区内分成封控区、管控区与防范区,不同区域根据情况采取不同防控举措。
从那一刻起,津南区成为天津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
按照上级部署,天津市津南区司法局第一时间做了应急响应,“我报名参加”“我可以马上到位”“参加防控义不容辞”,微信工作群里,报名去一线值守的信息此起彼伏。
此次疫情防控,津南区司法局的服务地点为咸水沽镇君汇、谷星里、沽上江南3个社区,根据区疫情防控指挥部范围划分部署,这3个社区都为“封控区”。
根据规定,封控区施行区域封闭、足不出户、服务上门管控措施,定期进行核酸检测。这意味着如果进入封控区将会面临多日的封闭状态。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遇到这种事情唯一的想法就是冲上去,不打折扣地完成防疫任务。”津南区司法局干部崔丰颖于1月8日晚6时到达谷星里社区,向社区报备后就开始进入工作状态。
陆续抵达工作区域的,还有史健、李芳、张冬、吴凡、刘同、王勇、张卫、魏慧慧等其他14名同事。
完成集结后,他们2至3人一组,带上人员信息统计表,开始所在社区的入户工作。“受累,请您登记一下个人信息,等候我们的通知。”“你们家几口人,有没有老人孩子?”史健与同事们问得仔细,并逐一在统计表上标注清楚。
“一会儿去做核酸检测的时候,不要着急,我们同事过来帮助你们。”对于一些行动不便或有困难的群众,登记结束的时候,史健回头特意叮嘱,“晚上室外温度零下10℃,出门的时候多穿点衣服,注意保暖。”
史健、崔丰颖、李芳3人工作的谷星里社区是一个老小区,这里居住的老年人居多,如何登记信息是司法局工作人员回答频率最多的问题。
当晚9时,谷星里社区核酸检测开始。
“来,往后挪挪,咱们不用那么近,保持一米距离。”“还有没扫码登记的吗?填写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只要是来核酸检测的都要登记啊。”史健、崔丰颖、李芳3人组协同社区工作人员一遍又一遍地提醒着人们。
晚10点半左右,谷星里社区核酸检测完成。李芳瘫坐在椅子上,连续几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现在一点力气也没有了。”她说。与此同时,君汇、沽上江南两个社区的核酸检测工作还在进行着,津南区司法行政人抗击疫情、服务群众的故事还在继续。
当晚11时,当《法治日报》记者再次询问史健工作情况时,她说:“刚有时间看新闻,才发现感染者已增加到20例,担忧自己所值守的小区,担忧单位同事的安危,担忧家人的安危。”
虽然疫情形势不容乐观,史健还是对未来充满信心,“有各级党委政府的强力统筹调度,有四面八方的大力援助,更有志愿者以及群众的努力支持与配合,相信疫情定会得到控制。”她说。
夜已深,街未静。疫情防控工作在津沽大地持续进行,这其中的温暖故事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