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山东省监狱系统积极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进高墙,着力破解在押罪犯法律援助难题,做到应援尽援,实现全省监狱法律援助服务全覆盖。
实现全面覆盖,依法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山东省女子监狱服刑的田某某认为一审离婚判决不公正,但是自己既无人身自由,又无经济来源,这让她急躁不安。监狱干警发现田某某异常后,向其告知监狱法律援助各项政策,鼓励支持田某某提出法律援助申请。监狱法律援助工作站受理审批后,指派监狱公职律师作为二审代理人出庭,后经调解为田某某挽回经济损失28万元。
这是山东省监狱系统开展法律援助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山东省监狱系统加快推进法律援助工作,各监狱积极协调驻地法律援助中心联合成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实现了全省监狱法律援助全覆盖。省局印发《关于开展罪犯法律援助服务的指导意见》,规范了监狱符合条件在押罪犯接受法律援助服务的内容、形式及程序,对深化工作开展提出了具体要求。每年常态化组织开展法律援助、法律咨询和普法宣讲活动,为在押罪犯提供相关法律服务达20000人次。重点关注与罪犯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离婚、财产分割、子女监护权确定、债权债务纠纷等涉法问题,为罪犯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法和途径参考,保护罪犯合法权益,稳定罪犯改造情绪。
开展“云端帮教”,畅通法律援助服务渠道
临沂监狱教学楼会议室设立视频现场,市法律援助中心3名律师通过视频连线受理了11名罪犯的法律援助申请,围绕法律援助知识、申诉程序、罚金缴纳等罪犯关心的问题开展普法讲座。
山东省监狱系统结合智慧监狱建设,把信息化成果应用于法律援助服务,积极探索疫情防控形势下开展法律援助服务的途径和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手段开展“云端”法律帮教,借助远程视频开展法治讲座,开设12348法律咨询电话等方式解决罪犯遇到的实际法律困难。利用狱内广播电视系统、育新网等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普及法律知识,推进罪犯学法经常化,引导罪犯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借助“他山之石”,提高法律援助服务专业化程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在鲁南监狱设立科研基地,联合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实证调研,对法律援助疑难问题进行会诊,为罪犯提供专业法律援助服务。期间,两名申诉需求强烈的限制减刑罪犯经专家法律咨询,消除了法律疑虑,表示认罪服判安心改造。
山东省监狱系统按照法律援助服务队伍专业化、职业化要求,主动“走出去”,积极与驻地律师事务所建立共商、共建协作机制,联合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等省内外高校,引进一批兼职法律专业人员,建立狱内法律服务基地。邀请法学专家来狱开展“法律援助理论与实务”“民法典解读”“监狱法律援助十问十答”等教学,提升基层警察法律素养和知识储备。
推广“枫桥经验”,创新狱内矛盾调解机制
第二女子监狱以全国人民调解专家李荣凯团队为依托,建立“李荣凯矛盾调解工作室”,打造“人民矛盾调解专家+”矛盾调解模式,及时将矛盾控制在萌芽时,化解在潜伏期,起到调解一起小矛盾、教育一大片罪犯的良好效果,有助于营造罪犯服刑期间和气、和解、和谐改造氛围。
针对监狱服刑罪犯构成复杂,各类矛盾突出的实际情况,山东省监狱系统探索将“枫桥经验”矛盾调解机制引入法律援助服务工作范畴,采取“源头预防、动态管控、多元调解、有效解决”的工作原则,积极构建科学有效的矛盾调处工作机制,累计调解矛盾2221次,化解纠纷1156件,有力地维护了监狱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