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棋 语

——四川省嘉州监狱刑释人员沈某某成功改造典型案例

来源:司法部官网 发布时间:2021-11-19 15:51
分享到 打印

  他说:“一子错,满盘皆输”

  初次见到罪犯沈某某时,他正在和其他罪犯下象棋。激进的下法并没有带来胜利,这局棋他输了。

  民警老杨翻开工作记录本,在沈某某的情况简介里着重圈出了“喜欢下象棋”。沈某某是新犯里有名的“刺头”,当过兵,担任过村支书。他时常叫嚣法院定罪有误、量刑过重,致使自己“妻离子散”。

  老杨能理解他的心理落差。1974年出生的沈某某,家住四川省犍为县纪家乡玉河村,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从部队转业后,他回老家担任村支书,由于积极肯干,受到村委会和村民的一致好评。妻子贤惠,儿子听话懂事,生活虽不富裕,但也和睦温馨。这一切却因他的一时贪念,于2011年戛然而止。因犯合同诈骗罪、盗窃罪,他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6年,并于2012年8月转入嘉州监狱服刑。

  在个别谈话时,老杨提起了那局棋。“一子错,满盘皆输啊!”沈某某则从棋说到了他的生活。漫长的6年刑期,从村干部到阶下囚,妻子与他离婚,幼子无人照顾……一连串的打击让他万念俱灰,整天垂头丧气、浑浑噩噩,无论是学习教育还是劳动改造,他都像个局外人。为对抗监狱管教,他甚至一度采取绝食的方式,试图“一死了之”。

  他说:“马走日、象飞田,无规矩不成方圆”

  尽管沈某某自暴自弃,监狱民警却从未放弃他。大家多次针对沈某某的情况进行分析,研讨如何攻坚。

  “沈某某虽是大专文化,但不注重法律法规学习,法律知识的匮乏让他走上歧路,偏执的性格让他对离婚一事耿耿于怀,认为是法院量刑过重导致他家庭破碎”。

  通过对沈某某犯罪成因的分析,结合其现实改造表现,监狱决定对症下药,采取法制教育、亲情帮教、个别教育等举措,使其早日认罪悔罪,投入到正常的改造生活中去。

  第一步,加强法制教育,让沈某某正视自己的犯罪事实。杨某向沈某某逐条解读法律条文,指出其犯罪行为,并比对法律条款,耐心讲解如何量刑的法律知识。通过学习,沈某某逐渐走出思想误区,认识到要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只能通过诚实守法的劳动,而非“捷径”和“偏门”。

  第二步,争取家人支持,让沈某某放下包袱、解开心结。监狱安排民警上门走访,争取其家人对沈某某的谅解,并支持其积极改造。在亲情帮教过程中,沈某某得知儿子被接到姐姐家,前妻仍关心照顾家中老人和小孩,心中悬着的石头就落了地。亲人的鼓励让沈某某重新找到了人生目标。监狱民警及时跟进,向他讲解改造政策,鼓励他积极改造、争取减刑,早日回到亲人身边。

  第三步,强化个别教育,促使沈某某积极改造。针对沈某某自责、懊悔、焦虑等不良情绪,监狱民警对沈某某改造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都及时给予肯定。沈某某喜欢下象棋,杨林虎就有意识规劝:“马走日、象飞田,无规矩不成方圆。你要把象飞过河去将军,这棋就乱套了。”“棋是木头块,输了可以重摆。同样,一个人触犯了法律就要接受惩罚,改正了错误还可以从头再来。你是一个曾经当过兵的人,又有知识和文化,应该拿得起放得下,我相信你!”

  在监狱民警耐心细致地教育下,沈某某进一步认识到其犯罪性质的恶劣,思想上和行动上有了很大改观,认真钻研工序流程,不叫苦不叫累,很快成为劳动能手。由于改造表现突出,沈某某先后两次获得减刑。当他刑满释放时,他真诚地对管教民警说“感谢你们”。

  他说:“人生如棋”

  沈某某出狱后,当地政府对他的情况非常关心,及时安排工作人员进行安置帮扶,鼓励他发挥特长、劳动致富。在相关部门的帮扶下,沈某某贷款买了小货车,做起了木材运输和生猪收购生意,日子重新好了起来。

  他在写给民警的信中说:“杨警官,你常跟我说,人生如棋,象棋要一步一步下,人生的路也要一步一步走,脚踏实地,没有谁能一口吃成大胖子。难忘你对我的关心和帮助,我只有尽己所能,为社会做点事,才不辜负你们教育我的一片苦心。”

附件:

责任编辑: 朱剑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