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墨香洗涤心灵 画笔绘就新生

桂林监狱打造“召唤画室”赋能教育改造

来源:法治日报 发布时间:2025-05-07 15:01
分享到 打印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艳 吴良艺

  近日,《法治日报》记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监狱“召唤画室”看到,罪犯潘某手持画笔,在调色板上调弄着色彩,时不时用画笔蘸取颜料,熟练地在画布上涂抹。随着画笔的挥动,一幅色彩斑斓的山水画逐渐成型。

  “召唤画室”里,像潘某一样的“画家”还有许多。他们的脸上没有焦虑与迷茫,而是写满沉浸在创作中的满足与认真。

  “刚进监狱时,我对自己的前途很迷茫,整个人是焦虑、浮躁的。”潘某坦言,在桂林监狱警察的鼓励下,他来到“召唤画室”学习绘画。“刚来画室时十分忐忑,我初中都没毕业,以前也没接触过绘画,能画成吗?”

  起初,复杂的色彩搭配、难以掌握的绘画技巧、绘画所需具备的耐心与细心,一度让潘某抓狂。

  “绘画本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次失败其实都是在为成功积累经验。人生也是如此,犯错了只要及时改正、坚持向前,肯定能行。”在潘某心生放弃的时候,桂林监狱管教民警不停地鼓励,让潘某最终坚持下来。

  从最基础的线条勾勒,到色彩的调和运用……入监6年多来,潘某一点点摸索、一点点进步,如今只需1天,就能完成一幅六尺大小的山水画临摹与上色。

  “学习绘画让我的心静了下来,也让我对未来充满希望。”潘某告诉记者,他要好好改造,争取出去之后开个画室,靠绘画技能养活自己和家人,开启新的人生。

  记者了解到,桂林监狱“召唤画室”创办于1997年。成立画室的初衷是希望通过书法、绘画,陶冶罪犯情操,磨练他们的心性,促进安心改造。

  绘画是一种良好的情绪发泄方式,可以帮助罪犯放松心情、减轻压力、助力改造。桂林监狱依托桂林山水特色,辅以梅、兰、竹、菊等题材,安排教师对罪犯进行教学,让罪犯在绘画练习中接受文化熏陶,增强遵规守纪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是我首次参赛的获奖证书和收藏证书。”在“召唤画室”内,罪犯罗某向记者展示他获得的荣誉。

  罗某进入“召唤画室”学习绘画已有10年。2023年,罗某在报纸上看到书画竞赛的消息,萌生了参加竞赛的想法。报名参赛后,罗某更加努力地练习自己的绘画技术。最终,他的作品《观沧海》斩获金奖。

  “刑满释放后,他们利用在监狱所学的绘画技能,能够有稳定收入,部分刑满释放人员还创建了自己的画室。”桂林监狱教育改造科科长黄开阳告诉记者,绘画作为一项职业技能培训,降低了重新犯罪率,为社会稳定贡献了力量。

  桂林监狱通过不断探索以绘画为媒介助力罪犯改造的有效路径,从最初单纯临摹起步,经过不断地实践与优化,逐步发展到鼓励罪犯发挥创造力,进行独立的绘画创作。

  在桂林监狱的积极推动下,罪犯的创作热情进一步被点燃,他们以桂林山水为灵感源泉,在折页、扇子、冰箱贴等载体上精心创作,将桂林山水的灵秀神韵浓缩于方寸之间。

  这些文创产品不仅为罪犯提供了实现自我价值的新途径,也为监狱的教育改造工作注入新活力。“通过参与文创产品创作,让罪犯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自身价值,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也为他们刑满释放后顺利融入社会奠定了更坚实基础。”桂林监狱九监区监区长韦雄杰说。

  作为全国监狱系统较早将书画艺术系统融入教育改造的实践基地之一,“召唤画室”持续运行近28年,逐步建立起“基础训练—主题创作—成果转化”的培养体系,形成书画教学与心理矫治、职业技能、文化教育深度融合的特色改造模式,让水墨丹青不仅成为涤荡心灵的清泉,更化作重塑人生的桥梁。截至今年3月,已有1200多名罪犯在“召唤画室”习得书画技艺。

附件:

责任编辑: 朱剑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