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社区矫正工作从2012年1月至今,全区累计接收社区矫正对象2957人,解矫2158人,社区矫正对象从未参与群体性事件,未发生个人极端事件、重大安全事故和重大刑事案件,真正实现了“管得住、不出事、矫得好”的工作目标。2019年12月,东昌府区社区矫正管理局被司法部表彰为“全国社区矫正机构先进集体”,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工作跨入全省第一梯队,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平安东昌府建设作出突出贡献。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机制建设。加强党对社区矫正工作的领导,2021年8月在全市率先实现区、镇两级社区矫正委员会全覆盖,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司法行政机关组织实施、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社区矫正作联席会议制度,完善与公检法监狱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情况通报及协作配合机制。通过山东省智慧矫正平台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使调查评估、矫正协同、刑事奖惩、收监执行等执法环节真正实现有效衔接。
强化队伍建设,推进队建制改革。2019年4月成立东昌府区社区矫正管理局,并设置了矫正股和执法大队(下辖三个中队),形成了社区矫正股主抓矫正衔接、执法大队主抓监管帮扶、司法所主抓日常管理的工作模式,建立起“一个大队负责全面、三个中队分片管理”的监管模式。
健全工作制度,提高工作质效。严格落实社区矫正信息化核查相关制度,使违规行为无所遁形,彰显法律尊严,2020年3月19日与区人民检察院联合制定实施《关于社区矫正期的企业人员赴外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请假的审批办法(试行)》,简化相关社区矫正对象的外出手续办理,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让社区矫正对象感受到党委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正向激励,打造“积善正行”品牌。2019年9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培训机构(聊城佳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做积善人”“建积善家”“走积善路”为教育主线,打造“积善正行”教育帮扶品牌,采取线上线下结合方式,举办社区矫正对象技能培训班,通过电商运营培训、保健按摩培训、电工技能培训、妇女育儿知识培训等,切实帮助社区矫正对象掌握一技之长,取得相关资格证书,促进其顺利就业,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尽快融入社会。聘请全国劳动模范、山东省党代会代表、国学讲师等优秀人才建立讲师团队,通过对社区矫正法等法律法规的讲授,强化社区矫正对象的身份意识、在刑意识、自律意识,促使其以敬畏之心、悔过之心、责任之心积极服从管理。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讲授,提升社区矫正对象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与聊城监狱建立结对共建关系,畅通狱内外警示教育渠道,实现资源共享,深入推进刑罚执行一体化建设,既让社区矫正对象学到专业的法律知识,以“前车之鉴”为镜,时刻警示警醒,又充分发挥教育引领作用,补“精神之钙”,取得了良好的教育矫正效果。
重视心理评估和辅导,做到因人施教 。依托山东省智慧矫正平台的风险评估、心理问卷、人员分析模型等功能,对社区矫正对象制定专门矫正方案,从而开展个性化教育帮扶工作。加强心理疏导,每周都有两名心理咨询师在社区矫正中心定点值班,发挥心理辅导室功能和专业心理咨询优势,利用沙盘、VR模拟设备,构建醉驾、毒驾、监狱生活等多种虚拟教育场景,实现了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沉浸式专题教育,达到教育矫治攻心治本的目的。
丰富公益活动载体,暖心教育助回归。2022年7月14日,建立全省首支社区矫正对象为主体的志愿服务队,颁发队旗和队服,并制定了活动制度,相继开展了走进聊城烈士陵园、走进聊城消防教育基地、助力高考为梦护航、走近党代表、中秋义务献血等10余期活动,并涌现出见义勇为营救车祸人员,事迹被山东省齐鲁电视台报道的邢某某;发现一氧化碳中毒端倪,不顾安危翻墙救邻的张某某等正面典型,有力修复了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关系,引导社区矫正对象更好地回归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