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宽严相济法情交融”照亮社矫对象归途

重庆社区矫正工作由“管得住”向“矫得好”提升

来源:法治日报 发布时间:2025-07-14 11:20
分享到 打印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战海峰

  法治日报通讯员 陈 干

  “谢谢你们!没有你们这些年一次次‘拉家常’、教我法律知识,就没有今天的我……”盛夏的早晨,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重庆市渝北区社区矫正中心的心理辅导室里,完成矫正的王某郑重地将一封感谢信递给工作人员。

  这声“谢谢”背后,是他告别迷茫、拥抱新生的期待,更映射出重庆社区矫正工作由“管得住”向“矫得好”的质效提升。

  王某的蜕变并非孤例。自2020年社区矫正法颁布实施以来,重庆秉持“宽严相济、法情交融”的工作理念,通过完善体制机制、严肃监督管理、暖心教育帮扶等举措,助力更多矫正对象在法治教育与社会帮扶中重获新生。

  “重庆依法设立1个社区矫正管理局、41个社区矫正中心,构建起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司法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重庆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制度体系,保障社区矫正各项工作依法有序开展。

严格监管

  “要加强法律知识学习,严格遵守监督管理规定。”在渝中区司法局大溪沟司法所入矫宣告仪式上,工作人员向社区矫正对象郑重宣读相关法律文书,并明确矫正期间的各项规定及违规处罚后果。

  重庆坚持制度先行,建立健全社区矫正“1+3+N”执法制度体系,即修订出台社区矫正实施细则,制定社区矫正对象分级分类分阶段管理教育办法、考核奖惩办法、手机信息化核查办法,对电子定位管理、调查评估、教育帮扶等工作进行规范,构建起全流程全链条各环节工作标准,为全市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依法履职划定严要求。

  “闹钟响,早打卡,每日签到别忘掉;行为上,讲规矩,守住红线记心上……”大渡口区司法局用接地气的方言顺口溜,让矫正对象从“被动服从”转向“主动参与”。

  看似简单的顺口溜,其背后既是重庆社区矫正工作的不断创新,更是精准把握监管需求的生动实践。

  安全稳定是社区矫正工作的“硬标准”。重庆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机构始终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日常监管和风险管控,通过落实报告、会客、外出、迁居等监督管理规定,对违规行为给予训诫、警告等处理,有效预防和减少社区矫正对象再犯罪。

教育帮扶

  在校大学生陈某因误入歧途犯罪后被判处缓刑,按规定在璧山区接受社区矫正。此后,重返校园学习成为他的最大心愿。

  针对陈某的复学困境,璧山区未成年人矫正项目“破茧计划”中的“校园庇护站”发挥了作用——璧山区司法局协同教育部门,组建由班主任、心理教师和学生代表参加的帮教小组,为陈某提供“隐私保护+学业帮扶+反歧视教育”多重帮教,助其成功回归校园,确保其学业不中止,矫正不间断。

  除了学业帮助,“破茧计划”还为有就业需求的社区矫正对象创新帮扶方案,联合5家爱心企业设立“破茧见习基地”,推出“3天岗前培训+3个月导师带教+3次就业推荐”模式。

  咖啡拉花师、宠物美容师、非遗手工匠……通过精准实施就学就业“双促”行动,这些“零门槛、强赋能、高留存”的特色岗位,让社区矫正对象在学会本领的同时,重拾生活信心与动力,铺就一条从“破茧”到“蝶变”的新生之路。

  为倾力帮扶救助,重庆实施未成年人、老年人、失独者、严重疾病患者等重点社区矫正对象“纾困”行动,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落实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政策。

  聚焦“专群结合、因人施矫”,重庆发挥专门机关与社会力量相结合优势,发动1.2万余名志愿者、千余名社工参与帮扶,推动分级分类分阶段精准帮扶,并分类别组织、多样化开展公益活动,打造“向阳新生”公益品牌,社区矫正对象年人均参与公益服务不少于3次。

  重庆坚持标本兼治,构建社区矫正对象心理健康“1133”工作机制(即以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为基础,以社会组织专业心理健康服务为辅助,实施“常态化心理健康宣传教育、三段式心理健康测试评估、精准化心理危机干预”三项工程,贯通“社区矫正、监狱改造、安置帮教”三个领域),联合专业心理服务组织,推动社区矫正心理健康工作融入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科技赋能

  近年来,重庆市司法局高效统筹指导,市财政局大力支持,加大社区矫正工作经费财政保障力度,全市正分期分批推进区县社区矫正中心规范化、智慧化建设,让社区矫正工作装上“智慧大脑”。

  随着社区矫正智能化建设稳步推进,重庆还构建起“远程视频督察系统+智慧矫正平台+渝矫通App”三位一体监管体系,形成全天候、立体化的智慧矫正网络。

  “依托手机App等数智平台,我们构建了社区矫正对象的全流程数字化监管体系,真正做到‘矫正工作移动办、监督管理指尖达’的智慧化管理新模式。”重庆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除此之外,部分区县还因地制宜创新智慧监管模式。北碚区司法局创新开发“碚矫行”智管平台,将社区矫正对象外出批准事项分为“就医、就学、参与诉讼”“处理家庭重要事务”“处理工作事务”三类九个模块,并据此匹配相应请假事由所需要的证明材料要件,实现外出审批事由清单化、审批证明材料要件的类别化和标准化,做到精细管理类案同标。

  在深化业务交叉融合方面,重庆市司法局推动构建数据规范、信息共享、功能完备、应用丰富的社区矫正对象心理健康数据智能库;积极拓展智慧矫正应用协同,与多部门协同推进“政法一体化办案”应用建设,构建集联通、感知、决策、应对为一体的智慧矫正模式,基本实现与法院、检察院、公安等部门的数据交互、业务流转。

附件:

责任编辑: 操可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