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福建省一名社区矫正对象因见义勇为获减刑

来源:司法部官网 发布时间:2025-08-07 16:52
分享到 打印

  面对湍急的闽江水,他毫不犹豫纵身一跃,奋力托救起陌生人;在庄严的法庭上,一纸减刑裁定书,是对他重大立功的最好肯定。

  7月22日,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在福州市鼓楼区某司法所依法对一名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减刑裁定宣判,该名社区矫正对象因在社区矫正期间的重大立功表现,被裁定减去有期徒刑九个月,缓刑考验期缩减为二年三个月。

  事情追溯至2024年8月12日,闽江公园北园闽水园河段,一名退休老人在游泳时右脚突然抽筋,恐惧与绝望笼罩全身,在水中挣扎呼救。

  “当时什么都没想,就一个念头——救人!”该名社区矫正对象回忆救人情况时说。当时,他听到呼救声,第一时间寻来救生圈,用尽全身气力掷向落水者,随后,毫不犹豫地扎入江水中。闽江水暗流汹涌,他奋力划水,在湍急的水流中艰难前行,抵达后紧紧拉住落水者,将落水者成功救上岸。待确认落水者无恙后,他转身悄然离去。

  经联系寻访,获救者满怀感恩之情,紧紧握住他的双手说:“你是我的救命恩人,我要好好感谢你”!当那面印着“奋不顾身见义勇为,深水救助古稀老人”的锦旗,由获救者递送到该名社区矫正对象手中时,他的手微微颤抖,眼中泪光闪烁。

  谁能想到,这样一位救人英雄,曾因一时迷失走上歧路……

  2023年5月,该名社区矫正对象因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同时面临五十万元罚金。罪犯的标签如沉重的枷锁,压得他意志消沉,自责与悔恨如影随形。

  入矫后,鼓楼区社区矫正管理局和受委托司法所为他制定了个性化矫正方案,以接纳、鼓励的态度积极引导,通过法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精准教育帮扶举措,从“有什么想法可以随时找我们”的亲切话语,到集体教育、公益活动时给予的肯定眼神,再到结合他的成长经历和犯罪成因开展个别教育,一点点融化其内心的坚冰,帮助其走出阴霾。该名社区矫正对象的状态从最初的迷茫与低落,逐渐变得端正而坚定,能够做到服从监管、配合矫正,认真参加教育学习、公益活动,以实际表现诠释告别过去的决心。

  2024年10月,经严格的相关认定程序,该名社区矫正对象被福州市台江区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工作委员会授予“台江区见义勇为先进分子”光荣称号。

  得知救人事件后,鼓楼区社区矫正管理局认为,该名社区矫正对象舍己救人的见义勇为行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中关于重大立功的减刑规定。经社区矫正奖惩小组研究、决定并公示,福州市社区矫正管理局对该名社区矫正对象提出减刑建议,福州市人民检察院出具了检察建议。2025年7月15日,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该名社区矫正对象减刑案件依法开庭审理。便有了开头的一幕。

  该名社区矫正对象的转变是社区矫正“教育人、矫正人”理念的生动实践。如今,他的事迹和获得减刑的好消息,在社区矫正对象中广为传扬,这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他们前行的路。

  “即便是在被刑事处罚的罪犯身上,我们也能找到人性的光辉。该案例有助于改善公众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标签化认知——法律惩戒与人性救赎从不对立。一次义举获得减刑的标杆意义,远超事件本身。”福州市社区矫正管理局工作人员说。

附件:

责任编辑: 白海涛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