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群众的诉求就是努力的方向

记山东胶州市司法局局长柴守峰

来源:法治日报 发布时间:2021-04-02 10:49
分享到 打印

  

图为山东胶州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柴守峰(左)到企业调研,听取企业负责人对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曹天健
  法治日报通讯员 李 琦
  工作思路明晰、待人谦逊,这是山东胶州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柴守峰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
  在老百姓眼里,柴守峰是公正执法的捍卫者。
  2013年,36岁的柴守峰在经历三年乡镇任职后重新回到熟悉的法律行业,担任胶州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法制办主任。
  在政府法治工作岗位上,他一干就是8年。多年来,他秉承司法为民理念,奋战司法行政一线,敢于担当、善于创新、勇于碰硬,多次荣立三等功、优秀党务工作者,2019年被司法部评选为全国“新时代司法为民好榜样”。
  在他的带领下,原胶州市人民政府法制办获评全省依法行政先进集体,胶州市司法局先后获评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先进集体、全国法治政府建设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2017年,胶州市被国务院确定为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的试点单位,成为全国仅有的3家县级试点单位之一。
  勇挑重担的“挑山工”
  行政执法监督被喻为“刀刃向内”的工作,中间免不了遇到“人情关”和“业务关”。在柴守峰看来,不管是撇开面子,还是拉下架子,这些“关”都必须闯。用他的话说就是,“我们就是要给老百姓撑腰!”
  任法制办主任后,他采取了月抽查、季度通报、年度评比的方式对行政执法案卷进行评查,并依托青岛市行政处罚网上运行平台对执法信息实时录入、裁量基准落实情况等进行全方位监督。
  自2013年以来,累计抽查行政处罚案件1420件,制发整改督查意见456条,下达《执法监督意见书》16起,通过行政处罚监督平台,将62件问题案件通过“监察红绿灯”退回单位整改,有效杜绝执法过程中只查不罚、证据缺失等问题。
  2019年,全省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现场会在胶州举行,“胶州经验”在全省推广。
  善于探索的“小诸葛”
  “做好行政执法监督,光有一腔热血干不好工作,必须善于想办法、动脑筋。”柴守峰时常这样勉励自己和他的团队,在行政执法监督的征途上,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
  近年来,柴守峰带领执法监督队伍会同市检察院实施《胶州市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办法》,对抽查案卷实施联合评查,有力提高了执法监督的力度。
  会同市法院实施《行政争议审前和解实施办法》,并建立了青岛市第一家行政争议诉前调解中心,形成了执法监督的多元局面。
  创新建立行政执法案例指导制度,深入调研执法中的典型问题,编辑刊发指导案例60余起,从执法程序、事实认定、焦点问题等角度对执法实务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释明和指引,受到行政执法部门的欢迎,收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果。
  从企业行业协会中选取30名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参与行政执法监督,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背后代表的是1441家企业,在山东省率先构建起行政执法社会监督网络,通过开展“体验式”执法、参与案卷评查、开通“行政执法监督直通车”等多种方式,推动执法监督员发现行政执法、政务服务等领域的问题线索,反馈群众企业在行政执法中的操心事、烦心事,极大延伸了行政执法监督的触角,缩短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距离。
  执法为民的笃行者
  行政执法监督中,行政相对人大多是企业和群众,往往处于弱势地位,习惯通过投诉反映行政执法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时间长了就容易变成信访人,甚至会演变为上访老户。
  噪音扰民问题,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顽疾”。在执法过程中,因执法部门与业务主管部门执法权限划分问题,导致实际查处效果不好,群众对此意见很大,一定程度影响了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
  具有多年法院工作和基层乡镇工作经验的柴守峰深知“执法监督就是要给老百姓撑腰”的道理。为此他组织成立专班进行执法监督。
  在执法监督过程中,柴守峰发现,并不是职能部门不作为,而是确实存在体制机制不顺的问题,比如机构改革时,负责噪音检测的人员机构设备并没有划转到执法部门,执法部门发现噪音扰民行为,需要业务主管部门进行检测。
  群众的诉求就是努力的方向。柴守峰邀请大学教授、法律顾问、群众代表参加论证讨论,最终理顺了两个执法单位的执法权限,同时建立了执法协调机制,使得这一扰民“顽疾”得到根治。
  市场主体的护航者
  针对当前行政执法重心下移和行政执法权下沉的趋势,柴守峰紧盯镇街行政执法监督薄弱环节,坚持以执法监督促执法水平提升,在镇街构建起“上下联动、内外协同、全程参与”的行政执法监督制约体系,打通了镇街法治政府建设的“最后一公里”。
  依托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制度,他在监督员所在企业建立行政执法监督联系点,由司法所与执法监督联系点建立沟通交流机制,及时了解掌握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在企业的执行情况及行政执法机关的违法、不当执法行为线索。
  参照市级执法监督经验做法,他指导司法所对镇街行政执法行为进行全流程、全方位执法监督。通过确定专职人员,强化证件管理;执法检查备案,促进规范执法;编印指导案例,发挥指引作用;办理执法投诉,实现多元化解;组织执法评价,注重群众感受,打出五套监督“组合拳”,构建起镇街执法监督新模式,大幅提高了镇街行政执法监督质效。
  在执法监督道路上,柴守峰不光是普通百姓的“贴心人”,也是市场主体、民营经济的护航者。
  胶州市一家企业是当地纳税大户,从法院拍卖土地房屋一宗,由于原土地房屋所有者无力纳税无法过户,该企业因而不能融资面临巨大压力。
  柴守峰在深入研究、多方论证后提出:部门虽有规定,但竞拍企业并无过错,企业的权益首先应该得到维护。他果断启动执法监督程序,同时将问题向市政府反映并得到支持,最终企业的土地房屋顺利过户,解决了融资问题,对政府的服务理念和方式赞不绝口。
附件:

责任编辑: 朱剑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