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征。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深刻认识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深刻阐明需要着力防范化解的重大风险,作出一系列工作部署。
新华社评论一: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风险——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重要讲话精神
新华社评论员
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征。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深刻认识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深刻阐明需要着力防范化解的重大风险,作出一系列工作部署。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坚持底线思维,彰显深沉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历史担当,对我们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各项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当前,我国形势总体上是好的,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同时面临不少风险挑战。今后一个时期,可能是我国发展面临的各方面风险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越是在愈进愈难而又非进不可的关键时候,我们越要把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必须全面充分认识风险,做到心中有数、了然于胸。应对风险挑战,重在精准施策、靶向发力,落实好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要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确保我国政治安全;要持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强势,加大舆论引导力度,做好对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妥善应对经济领域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要加快补短板、谋突破,完善国家创新体系;要下大气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维护社会大局稳定;要准确把握世界大变局的加速深刻演变,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坚决维护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只要我们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情,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就能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关键在加强党的领导,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党面临的“四种危险”具有尖锐性和严峻性,管党治党一刻也不能松懈,什么时候都不能高枕无忧。我们要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继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我们就有了主心骨、定盘星,就能在各种风险挑战面前从容不迫、众志成城。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头脑要清醒,行动要有力。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党和人民的事业必将攻坚克难、无往不胜!
新华社评论二: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重要讲话精神
新华社评论员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是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政治职责。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强化风险意识、增强应对能力是重要基础。
“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未形”。及时洞察、准确把握、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是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的必然要求,也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深刻检验。有效防范化解风险,要求干部各方面的能力都强起来。
毛泽东同志说过,“没有预见就没有领导。”领导水平的高低,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能否“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对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前考虑、预先谋划,努力抢占先机、赢得主动。最大的风险在于看不见风险。提高应对重大风险的能力,首先要头脑清醒,时刻绷紧风险这根弦,常观大势、常思大局,科学预判形势发展走向,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做到见微知著、未雨绸缪,把主动权牢牢掌握在手中。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理论上清醒,行动上才会坚定。要加强理论修养,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贯穿其中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把握规律,善于透过复杂现象把握本质,始终保持定力、心明眼亮。要增强统筹协调、果断处置的能力,善于引导群众、组织群众,善于整合各方力量、科学排兵布阵,该出手时就出手,有效予以处理,牢牢驾驭风险。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既要治标,更要治本,需要不断提升推进制度建设的能力,完善风险防控机制。要突出问题导向,建立健全风险研判机制、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控协同机制、风险防控责任机制,主动加强协调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共同筑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防火墙”。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必须真刀真枪地干。要不断提高狠抓落实的能力,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以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确保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地见效,推动各项事业发展行稳致远。
新华社评论三:发扬斗争精神,勇于担当作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重要讲话精神
新华社评论员
“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敢于斗争,保持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斗争精神的重要作用,对领导干部投身伟大斗争提出明确要求,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提供了重要遵循。
我们党是在斗争中诞生、成长、壮大的政党。经过近百年的奋斗洗礼,斗争精神早已融入党的血脉,贯穿于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今天,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正处在克难攻坚、闯关夺隘的重要阶段,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必须充分认识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和前途命运的严峻挑战。唯有以充沛顽强的斗争精神奋勇搏击、披荆斩棘,才能攻克新征程上的“娄山关”、“腊子口”,不断夺取新时代伟大斗争的新胜利。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敢于担当、敢于斗争,是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中发扬斗争精神,就要有直面问题矛盾的勇气、“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豪气、啃硬骨头挑重担的担当、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干劲。狭路相逢勇者胜。领导干部要摒弃当“太平官”、过舒坦日子的想法,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敢于斗争的自觉和胆魄,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不可阻挡地把事业发展推向前进。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跟。”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当前,国内国际环境纷繁复杂,各种问题叠加,各种矛盾凸显,各种思想观念和利益诉求相互激荡。进行斗争、化解风险,应当坚定信心,从容应对,把握规律、科学施策。要抓好战略谋划,抓住问题要害,在实践中讲究策略和方法,把握好时机和火候,有理有利有节地开展斗争,做到坚决有力、务实有效。
防范化解风险,“关键少数”的作用举足轻重,迫切需要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关键时顶得住的干部。有道是“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干部要成长成才,必须经风雨见世面;干部要增强斗争本领,在斗争中历练就是最好的课堂。“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让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到重大斗争中去经受锻炼,在搏击风浪中增长胆识和才干,才能练就真功夫、硬本领,做到临危不惧、处变不惊,实现化危为机、化险为夷。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上,永葆斗争精神,勇于担当作为,应对好每一场重大风险挑战,把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做实做好,“中国号”巨轮必将破浪前行,驶向光辉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