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2015年6月13日,孟建柱来到曲阜市司法局社区矫正管理中心调研。(郝帆/图)
“十八大以来,政法工作与科技融合,客观上是形势所逼。现代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条件下,对打击犯罪、司法公正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不用现代科技不行了,要落后。”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认为,“未来,人类社会将进入所有人、物都互联互通的‘万联网’时代,更多超乎想象的奇迹将会发生”,只有掀起一场头脑风暴,才能掌握开启未来之门的钥匙,使政法工作占领先机,赢得优势。他要求政法机关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最新成果去做传统人工手段做不了、做不好的事情。
司法改革与技术创新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技术创新解决了司法改革中的难题,另一方面司法改革也在促进技术创新。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代表的高科技全面“武装”政法系统。
在法院系统,“智慧法院”成了新的司法生产力,人工智能不但能给法官们代笔写法律文书,而且还能依据全国判例为法官们提建议;在公安系统,线上正在逐步取代线下成为打击犯罪的重要战场;在检察院系统,“大数据”已经成为检察官们的得力助手,如果公安机关移送的证据有程序性瑕疵,办案软件就能自动报警。
过去四年多来,全国公检法中的“黑科技”越来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场政法系统的“科技革命”正悄然发生。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说的那样,“科技创新就像撬动地球的杠杆,总能创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十八大之后开始的这轮司法改革中,科技创新正在各个环节创造奇迹,“向科技要警力、向信息化要战斗力”已成为现实。
1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十几年前,刚从警校毕业那会,徐鹏到了一个案发现场,首先是找指纹、脚印,走访周边群众。如今看来,这套方法早已过时了。现在是广州市公安局越秀分局信息处主任的徐鹏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现在破案有个二八定律,80%的案子要靠视频破案。”
就像是刀锋的两面,科技颠覆了徐鹏和他的同事们的工作,也改变了犯罪。代替街头的“飞车党”“请借我一元路费”的骗局,电信网络诈骗、手机木马等线上犯罪成了人们最深恶痛绝的社会毒瘤。
2014年,中国移动网民数量首次超过PC网民,真正迈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同样是那一年,电信网络诈骗成为热词,从“猜猜我是谁”到“我是你领导”和冒充公检法,电信诈骗的骗术更新迭代,让人防不胜防。
和电信网络诈骗交手了几个回合后,深圳市刑侦局二大队的副队长王征途发现这类案件破案率不高并不在于警力不足,“现在最不缺的就是能打、能蹲、能熬夜的警察了,缺的是懂互联网技术、懂通信技术、看得明白银行流水的人。”
三年后的2017年,形势已逐渐明朗。2017年初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孟建柱给出了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中国网络犯罪已经占到了犯罪总数的1/3,并以每年30%以上速度增长”,也就是说未来绝大多数犯罪都会涉及网络。
“战场”确实在转向互联网。王征途破获的一宗特大电信网络盗骗案,梳理了26名嫌疑人的背景之后,他惊讶地发现,“三分之一有盗窃、扒窃等犯罪前科,科技形势之下,连犯罪分子都转型了”。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新形势下,一场新的科技革命在整个政法系统拉开帷幕。
一位接近政法系统的官员观察,“十八大以来,政法工作与科技融合,客观上是形势所逼。现代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条件下,对打击犯罪、司法公正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不用现代科技不行了,要落后。”
不仅仅是公安,同样感受到这股来自科技的压力的还有法官和检察官们。
2013年7月1日,中国裁判文书网正式开通,这是一件载入司法史的大事件。就像是参加了一次关于司法公正的考试,署着法官们名字的裁判文书被晒到了网上,而全国网民都是考官。
河北石家庄桥西法院的刘国珑就遇到过当事人会提前在网上搜索他判过的案子,见面了还点评道,“刘法官,我提前在网上搜过你之前的案子,你的评价还不错。”
甚至还有人会去上面找和自己所诉的案子类似的案子,打印出来找刘国珑,“你看看,人家这个案子是这么判的,你也要这样判”。
十八大以来,司法公开的脚步逐渐加快。继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公开之后,中国庭审公开网也在去年相继上线。
案件怎么判、公不公,网民们在网上盯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