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央视黄金档播出电视剧《绝密使命》,讲述地下工作者“隐秘而伟大”的贡献。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许多共产党员都从事过地下工作,他们可能不是长期从事地下工作,但在对敌斗争的严峻形势中,也必须掌握一些地下工作的知识与技能。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中收藏了一组文物,是朱杏南烈士用过的花盆和茶几,花盆秀丽雅致,绘制人物生动有趣,口沿处有一缺口;茶几木纹清晰,雕刻简洁。花盆和茶几是朱杏南在江阴夏港镇从事地下工作时当做联络暗号使用的,反映了白色恐怖下共产党员进行斗争的一个细节,具有重要价值。
这位朱杏南是谁?
朱杏南1899年生于江阴夏港镇一个富有的家庭。祖父朱玉诚开设米行,积资甚巨,购置了田产500余亩,建房40余间,为夏港第一巨富。朱杏南有个哥哥叫朱杏雨,嗜赌如命,还染上鸦片烟瘾,不事生产,祖父对他非常失望。朱杏南从小机敏,又有胆识,祖父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对他钟爱有加。
15岁那年,朱杏南进入江阴县立礼延高等小学就读,未及毕业,祖父病故。母亲吴氏以朱杏雨任意挥霍为由,即令朱杏南停学回家,与哥哥分理家务、各治生产。朱杏南分得田产200余亩。不久,他与人合资开设同丰泰酒坊。
朱杏南看到地方文化落后、社会环境黑暗,即提倡普及教育、改造社会。1921年,他联络当地的有志青年,组织了夏港同志会,启发民智、普及文化,会址就设在朱家,后移至夏港小学。在朱杏南的努力下,该会先后创办了阅览室、暑假补习学校、俱乐部,鉴于朱杏南的威望和能力,他被推为夏港镇学董。朱杏南任职后,兴利除弊,增办东袁村小学一所,捐资增建夏港小学新校舍8间,建成了六年制的完全小学。
在大革命时期,朱杏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革命宣传和组织工作。1927年3月中旬,军阀孙传芳部五千余人从常州逃至夏港,意欲在此负隅顽抗。朱杏南参加了驱逐军阀的斗争。由于朱杏南功劳很大,在国民党临时县党部成立时,好多人推举他当烟酒公卖局长,因为这是个最大的肥缺。朱杏南却说道:“吾有田产尚愿偿,却信仰主义随党走去,岂为利哉”,遂坚辞不就。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革命者转入地下活动。身处白色恐怖氛围中,朱杏南没有消沉和悲观,依旧保持着顽强的斗志和乐观的精神。当时朱杏南的家成为一个秘密活动地点。在工作时,他用家中摆放的花盆和茶几与同志们联络暗号,机智勇敢地与敌人进行斗争。
1928年3月21日晚,朱杏南参加了江阴东乡的农民暴动,此次行动打垮了当地的地主武装和驻地警察,清算了当地恶霸地主的恶行。国民党县党部曾派人来诱迫朱杏南叛变革命,遭到他当面训斥。不久,国民党又重金悬赏通缉朱杏南,并利用叛徒探听其行踪。国民党军警还曾三次包围朱杏南的家及周围,企图逮捕革命者。在当地农民的帮助下,机敏的朱杏南都成功逃脱。
1929年春,朱杏南被组织派往苏州,任中共吴县县委书记,化名黄春涛,在太湖、阳澄湖附近建立革命根据地。为筹措革命活动经费,他不断变卖自己名下的土地;为了营救被捕的同志,他还动员妻子卖掉金银首饰。母亲无法理解他的举动,骂他为“败家子”,并将银子埋于地下,不再购置土地。
1930年9月,朱杏南在家中被捕,之后历经各种酷刑,并由国民党省党部、县党部、县政府、警察局、苏州驻军等五个方面会审。朱杏南坚贞不屈,国民党终无所获,最后将其转送至南京国民党军政部陆军署军法司监狱,判其死刑。
1931年5月,朱杏南在狱中给蕴莹、珍妹两位亲人写了一封信,信中有这样一句话:“我这种结果,你们不应当悲伤而应该引为无上光荣啊……你们今后应该处处去找光明而快乐的路,运用自由自主的权威,将旧社会的一切伪道法都打破……”
朱杏南在信中还说,自己早已找到了内心的寄托,除了所爱的人,就是“主义”,是党指出的革命道路,因此“臭皮囊所受的一切压迫与不自由,都不觉得痛苦了”。就在当月19日,朱杏南在南京就义。他已经预料到会是这样的结果,“无上光荣”四个字,就是他对自己献身的壮丽事业的高度认可和由衷讴歌。(翁宏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