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时办理的救助申请
发布时间:2020-08-28 10:36:51 【我要纠错】 【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我今后一定转变工作作风,把群众的事办好办实……”日前,收到处分决定后,重庆市沙坪坝区凤凰镇皂桷树村社保员钟某懊悔地说。

  “按规定,特困救助供养申请办理时限不超过2个月,皂桷树村这位61岁独居老人却办了有8个月!”今年年初,区纪委监委派出第五监察室干部于娟拿到问题线索分办单后满腹疑问,第一时间给室主任陈启忠拨通了电话。

  陈启忠和于娟商定好碰头时间地点,前往凤凰镇调查了解情况。查阅社保工作平台和相关资料后,他们初步了解到,2019年1月,符合申报条件的村民谢纯联向镇政府提出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申请,经过提交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入户调查、张榜公示、民政审批等环节,历时8个月,直至9月份才开始享受特困救助供养,超过规定时限3倍。

  “为什么会超时这么多,是什么原因造成这项惠民政策一直在原地‘空转’?”群众利益无小事,全面调查随即展开。

  村委会社保员钟某辩解:“谢纯联来办申请时,没有及时提交本人户口本、父母死亡注销证明、不动产登记信息查询等申请资料,我每个月都在电话催他。”

  镇社保所工作人员李某表示:“收到村里上报的申请后,我每月都会定期和钟某沟通,询问了解谢纯联申报材料的提交情况。”

  ……

  从表面上看,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都履职到位、没有缺位。 “谢纯联本人一直未按时提交资料”似乎是造成严重超时的主要原因。

  “会不会错怪了办件的工作人员?”于娟有些迟疑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不能只听一面之词,走,我们去找谢纯联本人了解了解。”陈启忠边走边说。

  经了解,谢纯联一直未婚无子女,父母早逝,没有读过书。提供资料,对别人来说并不困难,但对于基本不识字的谢纯联来说就成了“拦路虎”。

  “相关人员有没有主动作为,有没有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陈启忠思忖到。

  “我知道谢纯联不识字,但我却只是用电话‘遥控指挥’,没有给予实际帮助。”通过谈话,之前觉得有点被冤枉的钟某逐渐认识到了自身的问题所在。

  原来,在提交资料的过程中,不识字的谢纯联不能完全记住提交资料的各项要求,自己看不懂,身边也没人能帮他。在这期间,钟某只是多次进行电话催促,并未主动帮助其准备、收集相关资料。

  皂桷树村干沟社社长周某、村主任孙某、镇社保员李某、镇社保所所长周某作为申报程序相关环节的工作人员,在知晓谢纯联不识字且资料一直收集不齐的情况下,没有一个人对谢纯联无法独立完成申报的特殊情况引起足够重视,也没有一个人主动关心询问,只是“被动”作为,层层“督办”。

  “如果身处申办环节的任何一个工作人员主动作为,谢纯联的特困补助早就拿到了。”陈启忠感触地说。早在2016年民政部就下发了《特困人员认定办法》文件规定,对无法自主申请的人员,街镇、社区(村)应该主动帮助其申请。然而,这些工作人员为民服务意识不强,不当作为,让谢纯联在本应享受的惠民政策中“掉队”8个月。

  今年6月,钟某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其他有关人员受到相应的组织处理。“这项办了8个月的救助申请,是典型的‘二传手’现象,给我们基层工作敲了一次警钟。”该区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基层干部“做”重于“说”,不能只讲程序不讲实际,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惠民政策及时送达基层,惠及百姓。(通讯员 陈秭妘 ‖ 责任编辑 郭兴)

来源: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责任编辑:杨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