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杨雅玲 李正穹
山东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持续深化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增强人民群众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图为邹平市纪检监察干部在该市韩店镇便民服务中心收集相关问题线索。张克然
摄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对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纪检监察工作是政治工作、人的工作。必须顺应时势变化和人民需求,把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摆到更加突出位置。
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更加突出”的要求?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哪些具体举措?围绕这些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山东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监委主任陈辐宽。
记者:如何理解和把握更加突出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陈辐宽: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集中体现了人民意志、始终维护着群众利益。确保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基层有效落实,是纪检监察机关的一项重要任务。完成好这项任务,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切实履行好监督职责,坚持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到哪里,党中央决策部署到哪里,政治监督就跟进到哪里,从讲政治的高度从严监督、从实监督。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把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和反复出现的问题,找准正风肃纪反腐的切入点着力点,不断巩固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通过一个个案件,扫除群众身边的“蝇贪”;通过一项项整治,破除民生的痛点堵点;通过一件件具体监督,让群众享受红利、得到实惠。党的十九大以来,山东省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5.4万个,处理7.6万人,处分4.3万人,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记者:进一步提高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对纪检监察机关提出了哪些要求?
陈辐宽:这要求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切实履行好监督职责,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聚焦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情况加强监督。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内在蕴含着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纪检监察机关作为政治机关,作为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专责机关,必须担当好“两个维护”的特殊使命和重大责任。要立足职能职责,把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摆到更加突出位置,让人民群众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山东省纪委监委把监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建立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政治监督台账,梳理29个方面目标任务,细化责任分解,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到实处。
第二,聚焦护航全面小康加强监督。监督保障“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是纪检监察机关的使命担当。要深刻认识肩负的职责使命,持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紧盯重点对象、重点环节、重点领域,精准监督、全程监督、创新监督。山东省纪委监委紧盯黄河滩、聚焦沂蒙山、锁定老病残,连续4年对全省20个省定脱贫攻坚重点县进行督导,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和“回头看”,以脱贫攻坚专项治理的实际效果,保证全面小康成色更足。
第三,聚焦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强监督。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围绕疫情防控重点任务、聚焦疫情防控最新要求,跟进监督、精准监督、全程监督,把做好疫情防控监督作为践行“两个维护”的重大实践检验,科学精准稳慎有效实施监督,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要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等强化政治监督,督促各级党组织抓紧抓实抗疫情、稳经济、谋发展各项工作。
记者:正风肃纪反腐事关民心所向。深入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具体来讲有哪些举措?
陈辐宽:专项整治切口小、发力准、效果好,是纪检监察机关推动解决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的有效手段。要注重从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和反复出现的问题入手,抓专项、促治理、保民生。
一是深化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这是纪检监察机关践行初心使命的具体行动。要聚焦教育、住房、医疗卫生、生态环保、食品药品安全等重点领域,全面梳理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线索,集中交办、优先处置,督促职能部门坚决有力整改。要坚持问题导向,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整治什么问题。
二是严查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平安是人民群众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要与政法机关密切配合、协同办案,构建“惩腐打伞”攻坚机制,开展“伞网清除”专项行动,对重点案件逐案过筛、提级办理、异地执纪执法。要坚持查办一起案件、治理一个领域的工作思路,积极推动交通运输、建筑工程、商贸市场、矿产资源等行业开展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工作,坚决铲除黑恶势力滋生的土壤。
三是整治基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是一般的作风问题、工作问题,而是关系民心向背的政治问题、纪律问题。一段时期以来,基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有的对群众合理诉求消极应付、推诿扯皮,有的懒惰无为、效率低下,有的弄虚作假、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有的甚至吃拿卡要、故意刁难群众,等等。这些就像一堵无形的墙,把党和群众隔开。把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与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结合起来,精准画像、靶向治疗,要做到坚持严查严治,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典型问题通报曝光;坚持上下同治,建立以下看上“直通车”机制,对基层反映的、发现的,表现在基层的形式主义、根子在上面的官僚主义问题,倒查省直部门责任,督促有关部门进行整改;坚持标本兼治,注重从思想和利益根源上破解,强化思想作风教育,深挖制度漏洞,通过严密制度来防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记者: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需要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如何做到把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
陈辐宽: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的主体责任在党委(党组),纪委监委履行监督专责,职能部门负有监管责任。做好这项工作,需要贯通各类监督力量织密基层监督网络。主要做法有:
压紧压实主体责任。要把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作为党委(党组)书记向上一级纪委全会述责述廉、纪委监委班子成员同党政正职开展廉政谈话的重要内容,推动党委(党组)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和纪委监委监督责任贯通联动、一体落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关键在一把手,要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督促各级一把手履行主体责任。
强化巡视巡察监督。要注重发挥巡视巡察联系群众纽带作用,把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作为巡视巡察的重点,做实做细市县巡察,高质量推进对村(社区)巡察全覆盖,督促解决好群众关切的生产生活、环境卫生、看病养老等问题。三年来,山东省市县巡察移交涉及村级党员干部问题线索2.83万条,立案查处1.04万人。
提高基层纪委监委监督能力。要高标准推动监察监督向基层延伸,县级监委向镇街派出监察室,配备3至5名纪检监察干部。通过采取交叉监督、提级监督、片区协作、县乡统筹等方式,探索解决基层力量薄弱、熟人监督难等问题。
用好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成果。要将反映群众身边的问题,纳入日常监督范围,利用电视节目等舆论平台,采取“问政+问责”的方式,督促主责部门解决就医不方便、不动产权证登记慢、饮用水不安全等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让群众真正感受到正风肃纪反腐就在身边。(本文刊登于《中国纪检监察报》2021年1月14日理论周刊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