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管厚爱激发内生动力
发布时间:2021-03-01 17:19:20 【我要纠错】 【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本期嘉宾

  缪佃江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王小红 江苏省盐城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冯芳喜 河南省鹤壁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的风险挑战、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决策部署,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强调,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更加突出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深化运用“四种形态”,做到“三个区分开来”,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内生动力。

  找准平衡点,既用监督加压又用信任加力,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王小红:近年来,我们努力在严管和厚爱、约束和激励之间找准一个平衡点,充分把握每个案件、每名党员干部的特点,采取个性化措施。在严管方面,坚持“小切口解决大问题”的思路,从作风问题入手,探索创新了以“清风行动”为载体的监督新路径,先后开展宕欠公款、吃空饷、侵占公房、违规发放津补贴、违规向企业收费等8个方面的“清风行动”,清收各类资金17.2亿元,清退吃空饷人员110名,一批作风顽症痼疾得到较好解决。在厚爱方面,既体现执纪的力度,也注重执纪的温度。如,射阳县新集村为赶夏收,村组干部、党员及部分村民代表开会研究决定后,未履行招投标程序,建设粮食烘干项目。虽然此举违反有关招投标程序,但确实事出有因,且客观上也增加了村集体收入,故对相关村干部容错免责。

  缪佃江: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的要求体现在我们纪检监察工作方方面面。去年,我们为全市146名受到不实举报的党员干部公开澄清正名,对符合应当澄清情形的,采取书面、当面、会议、通报等方式开展澄清工作,使受到不实举报的党员干部卸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澄清正名工作结合实际,按照是否有利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改善营商环境、有利于转变干部队伍作风的原则,对信访举报件办理情况进行大起底,认真排查近期受理的确定为失实检举控告的问题,对拟澄清对象的履职经历、廉政表现、线索处置等情况进行集体讨论、综合评估,对失实检举控告的澄清方式、范围、保密性和影响面进行分析研判,并对澄清的成效进行跟踪回访,逐步建立长效机制。

  冯芳喜:严管就是厚爱。在坚持严管的基础上,我们对受处分党员干部关心信任不止步,出台了鹤壁市纪委监委对受处分人员回访制度,力求让“跌倒者”再“站起来”,实现从有错向有为转变。近两年来,共对249名受处分干部进行暖心回访,对受处分县级干部实现一对一谈话全覆盖,既体现了监督执纪的力度,又体现组织关爱的温度,取得良好的政治、纪法和社会效果,切实营造了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强化辩证思维,坚持实事求是,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

  缪佃江:现实中,个别地方贯彻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的要求还存在一些偏差和不足。比如存在把严管和厚爱、激励和约束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的问题。克服这些问题,关键要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我们出台了容错纠错实施办法等措施,坚持实事求是,一是一,二是二,把故意和过失、因私和因公、违规和试错等区分开来,贯通运用“四种形态”,审慎稳妥做好“四种形态”相互转化工作,充分体现严管厚爱。比如,在扶贫审计中发现宾阳县扶贫办存在虚报冒领差旅补助的问题,县扶贫办原主任单某负有主要领导责任。后经县纪委深入调查发现,单某自2016年以来,长期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不分昼夜,周末节假日加班加点开展扶贫工作,协助该县在2017年全区县级党委、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中取得非贫困县一等奖,并且没有在单位虚报冒领的差旅补助中谋取个人私利。事发后单某积极配合组织调查,主动承认错误并挽回损失,该县纪委运用第一种形态,对单某进行了诫勉谈话。

  王小红:去年以来,盐城市纪委监委牵头成立容错纠错咨询小组,严格梳理出20个容错纠错典型案例,旗帜鲜明支持各级党组织用好容错纠错机制。在监督执纪问责上,辩证历史客观地看待干部、判断事情,准确稳妥认识把握违纪违法问题,把握好政策策略,精准运用“四种形态”,既严肃惩治屡查屡犯、边纠边犯的问题,又坚持抓早抓小、惩前毖后,常态化运用“第一种形态”,做到依法依规、过罚相当。在容错纠错上,坚持纪法情理贯通融合,发挥容错纠错的正面引导作用,妥善解决基层不会用、不敢用的问题。

  冯芳喜:严管不是管死、厚爱不是溺爱、激励不是纵容,决不能拿关爱、容错、激励当保护伞。实践中,我们坚持严格管理,用好精准问责手术刀,用精准问责体现关爱、用精准问责提振士气、用精准问责强化震慑。比如,为做好疫情防控,我们建立问题线索快速移送工作机制,下发《关于做好疫情防控违纪违法案件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相关单位及时上报审理报告和处理意见,经市纪委监委协审通过后再作出党纪政务处分,坚决避免畸轻畸重、宽严不一等问题,防止“一监督就问责,一问责就动纪”。全市查处疫情防控违规违纪问题中,运用“第一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人数占70.42%。

  严管厚爱结合,深化运用“四种形态”

  冯芳喜:要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人,关键在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性。这就要求纪检监察机关在履职中统筹运用党性教育、政策感召、纪法威慑,既严格依规依纪依法,又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始终。我们继续坚持纪在法前,用好“四种形态”,实现“惩治极少数”与“管住大多数”的有机结合。坚持有力惩处不放松,让游走在违纪边缘的干部悬崖勒马,让更多干部受到警醒,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坚持抓早抓小不松懈,既有霹雳手段,更有菩萨心肠,对党员干部身上的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处理、早纠正,防止小错变成大错、小患酿成大祸。

  缪佃江: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对基层干部而言,深感责任更重、要求更高,少数干部工作中怕风险、怕问责,干事创业精气神不足。因此,纪检监察机关必须把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贯穿纪检监察工作全过程。好干部一定是严管出来的,一方面要督促党员干部养成在监督和约束下工作的习惯,不断适应新常态,另一方面制度也要不断完善调整,使之更符合实际、更有效率。好干部也是信任和厚爱出来的,组织对干部要用信任加力,这样才能凝聚力量,党和人民的事业才能更好地发展。

  王小红:我们将精准有效运用“四种形态”,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及时发现问题,综合考量主观动机、客观条件、用权轨迹、错误性质、危害程度及挽回损失六个维度,有理有据做好形态间的转化,对受到不实举报的,及时澄清正名,对诬告陷害行为,严肃查处,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始终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更好激发党员干部内生动力,让一切干事创业、创新发展的积极因素和力量充分涌现。(本报记者 李张光)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 (责任编辑:杨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