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为深化川渝司法鉴定协同发展成果和川渝公共法律服务“共同体”建设,2月7日,四川省司法厅、四川省司法鉴定协会会同重庆市司法局、重庆市司法鉴定协会在四川天府中央法务区联合举办了川渝环境损害司法鉴定蓝皮书暨十大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
近年来,川渝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区域合作日趋紧密,两地环境损害司法鉴定行业实力、发展活力、区域影响力显著提升,环境损害司法鉴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联动保障水平明显提高。截至目前,川渝共有13家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鉴定业务范围涵盖除近岸海洋与海岸带环境损害鉴定外的6个大类43个类别。
蓝皮书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川渝两地司法行政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长江中上游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战略主动作为、携手并进,助力打赢川渝“蓝天碧水净土青山”污染防治攻坚战,为建设美丽川渝和助推两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服务。一是打造川渝两地环境司法鉴定合作协作“共同体”。两地共建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专家库,共研环境损害司法鉴定课题,共育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人队伍,共享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信息资源,共护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执业保障,共宣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知识。二是织密川渝环境损害司法鉴定高质量发展“功能网”。构建质量管控、监督管理、“智慧司鉴”、规范指引、服务保障等工作体系。三是搭建川渝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全领域服务“展示台”。有力守护川渝生态文明建设,致力促进川渝司法公平正义,奋力推动川渝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凝聚川渝社会关注共识,倾力服务川渝利民惠民实事。四是谋划展望川渝环境损害司法鉴定“远景图”。对川渝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到2025年以及远景2035年发展进行了描绘。
此次发布的蓝皮书具有五个特点:一是首创性。蓝皮书是首次以司法行政机关、司法鉴定行业为主体,以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工作为主题发布。二是协同性。蓝皮书是川渝司法行政部门、行业协会、专业机构通力合作,共同开展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区域合作的实践成果。三是专业性。蓝皮书经过专家学者专业评审,广泛征求科研院所、高校以及相关专业机构的意见,开展了社会评估。四是综合性。蓝皮书对川渝两地环境司法鉴定发展合作历程、高质量服务效能、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公平正义以及多项特色亮点工作进行了综合归纳。五是前瞻性。蓝皮书对2025年至远景2035年川渝两地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引领发展格局、升级发展态势、护航发展能力、协同发展成果进行了展望。
会上还发布了“船舶废油损害环境 司法鉴定及时止损”“村镇厂房散发异味 司法鉴定捕捉‘元凶’二次铝灰”等共十篇川渝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典型案例。(四川省司法厅、重庆市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