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贵州省戒毒管理局探索实施“两个拓展”工作举措
在毒品社会治理中主动担当作为

来源:司法部官网 发布时间:2021-12-31 10:43
分享到 打印

  贵州省戒毒管理局立足新时代禁毒戒毒工作新要求和毒情形势新变化,紧扣主责主业,探索形成戒毒管理服务从“墙内”强制隔离戒毒向“墙外”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拓展,禁毒宣传教育从“线下”向“线上”拓展的“两个拓展”工作举措,为提高毒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增添新动能。

  一、探索形成“153”线下拓展工作法,使戒毒管理服务从“墙内”向“墙外”拓展

  聚焦“提高吸毒人员戒断巩固率”的目标,充分结合场所队伍资源优势,探索形成社戒社康专地融合“153”线下拓展工作法。

  (一)搭建1个平台,形成“专地融合”框架

  以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为总要求,协同贵州省禁毒办、地方禁毒部门在贵阳市云岩区、遵义市汇川区等6个区(县、市)设立试点工作站,选派18名戒毒骨干民警进驻工作站开展工作,搭建形成“专地融合”平台框架。

  (二)抓实5项举措,指导“专地融合”实践

  一是“送教上门”。紧紧围绕“专地融合”试点开展禁毒宣传教育“送教上门”活动,选派19名专业民警担任学校法治副校长、23人担任法治辅导员,开展法治宣传、毒品预防教育进校园等系列活动。二是跟踪评估。依托网格化管理,利用信息化手段对驻点辖区内的1343名社区戒毒人员和4572名社区康复人员档案进行规范管理。三是重治“心病”。为社戒社康人员建立心理健康专档,通过心理测试、心理咨询等手段掌握其心理状况,针对性开展心理疏导、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和团体心理辅导。四是提升能力。协助地方禁毒部门抓好禁毒专干能力提升,组织1020名社区禁毒专干开展37期业务培训。五是走访疏导。以电话问询、实地走访等途径动态掌握社戒社康人员思想状态,对易复吸社戒社康人员及其家属重点开展思想疏导化解和延伸谈话1590人次。

  (三)发挥3个优势,服务“专地融合”工作

  将司法行政戒毒场所资源优势汇聚融入“专地融合”工作,进一步推动社戒社康工作质效双提升。一是发挥戒毒场所专业队伍的优势。合理调配贵州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心理咨询师、戒毒医务人员、教师、康复训练员加入“专地融合”试点工作小组。二是发挥戒毒场所凝聚社会资源的优势。通过建立延伸帮扶工作指导站、签订禁毒戒毒牵手协议、吸纳社会志愿者、聘任禁毒戒毒公益大使等措施,将社会禁毒戒毒资源注入“专地融合”平台。三是发挥戒毒场所教育戒治专家库的优势。建立教育戒治专家人才库,为社戒社康人员提供抗复吸指导、心理疏导、法律咨询等延伸帮扶服务和专业技术支持。

  二、探索形成“141”线上拓展工作法,禁毒宣传教育从“线下”向“线上”拓展

  积极探索“互联网+”工作思路,构建禁毒戒毒知识库,形成禁毒戒毒服务站“141”线上拓展工作法。

  (一)打造1个禁毒戒毒“线上”专业服务站

  把戒治措施、延伸帮扶等成功经验转化为课件、画册、微视频等教学资源,依托门户网站搭建集在线学习、答题、咨询服务于一体的禁毒戒毒“线上”服务平台。目前,已与贵阳市南明区、黔南州龙里县,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地区或单位达成使用官网专业服务站协议,并将与贵安新区签署全面合作协议。

  (二)彰显4项禁毒戒毒为民服务成效

  结合用户反馈不断迭代升级,打造功能更完备的禁毒戒毒“线上”服务平台。一是增强禁毒预防教育专业性。根据社戒社康人员及大中小学生个性化需求,打造专业化知识体系并持续更新到“视听禁毒、禁毒课件、图说禁毒、禁毒宝典”板块中。二是提高禁毒戒毒知识学习互动性。具备错题分析、数据统计等特点,实时检验“用户”知识掌握情况,及时查缺补漏巩固强化学习成效。三是提升社戒社康人员操守保持率。制作“成功戒断人员谈戒毒经历”“戒毒民警谈戒毒方法”“禁毒戒毒宣传大使公益广告”等音频视频,提升社戒社康人员操守保持率。四是深化禁毒戒毒咨询服务针对性。组建心理矫治、法律咨询、教育矫正、康复训练4个专家小组,通过“延伸帮扶咨询台”为咨询者提供抗复吸指导、心理疏导和法律咨询服务。

  (三)搭建1个延伸帮扶“线上”互动平台

  组织责任心强、戒治经验丰富的民警与派出所、禁毒部门、民政部门、社区等共同与解戒出所人员及其家属建立延伸帮扶微信群,搭建延伸帮扶“线上”互动交流平台,动态了解出所人员回归社会情况,及时对延伸帮扶、保持操守、心理调试等问题进行针对性专业指导,帮助协调解决心理困惑与生活困难。

附件:

责任编辑: 张丽青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