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坚持“三个结合”狠抓比武实效
大力推进新时代政工队伍建设

——四川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开展政工专业技能比武

来源:司法部官网 发布时间:2023-11-17 20:00
分享到 打印

  近日,四川省戒毒管理局在全系统部署开展“砺剑杯”业务技能比武,开展12个专业比武,其中14个单位233名民辅警参加政工比武,涌现出一大批政工能手,3人获评政工专业标兵。

  一、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科学谋划比武方案

  (一)以政工队伍建设目标为着眼点,坚定比武的方向性。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政工队伍作用愈加突出。建设一支具备较高政治素养,熟练掌握政治建设、思想建设和队伍建设规律并用以指导实践,张口会讲、提笔能写、听令善干的政工队伍成为了当务之急,以此为目标设计比武模式,指导练兵全过程。

  (二)以政工队伍存在问题为着力点,增强练兵的精准性。对标政治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戒毒系统政工队伍人手少、新手多、流动快,还存在新政新规掌握不牢、结合实际运用不够,分析问题不够深入,综合能力不足,业务技能单一,创新意识和斗争精神不够强等问题,对此精准练兵补短板、强弱项,培养实用好用的人才。

  (三)以政工队伍提质塑能为落脚点,强化考核的实效性。聚焦政工队伍建设的目标与不足,政工比武设置了专业理论测试、即兴演讲、思想政治授课三个课目。“理论测试”主要检验政工干部对政工相关党的理论、法规政策和业务知识的掌握程度;“即兴演讲”着重考察政工干部的思想发动、逻辑思维、分析问题、临场应变、口头表达等能力;“思想政治授课”综合考核政工干部的理论功底、调查研究、宣传总结、解决问题等能力。

  二、坚持紧贴实际与突出实用相结合,精心选择比武方式

  (一)理论测试突出实战环境。全系统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民辅警,上至戒毒所政委,下至政工业务员,不论退休在即,还是尚在试用期,应考尽考,不漏一人。备考期间不划重点、不发复习题,凭知识储备参考,旨在查缺补漏。省局统一出题、统一印制,全系统16个考点均由省局派驻主考,分A、B卷同时开考,人工监考与视频巡考相结合,向全系统政工干部传递了“严”的标准和“实”的作风。

  (二)题目设置突出实用导向。从政工工作重点、本系统难点堵点问题、局党委重点关注的方面入手设置题目。即兴演讲定位支部书记、教导员、政工业务骨干3个角色,设置了重要工作思想发动、异常情况下思想教育、警示教育、宣传典型、舆论引导等10个场景。思想政治授课设置3个政治理论、7个政工业务授课方向,主要涉及自我革命、斗争精神、好干部标准、“躺平式干部”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青年干部“传帮带”等,旨在检验政工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规则设置突出实战需求。理论测试由四川省戒毒局统一组织、派驻监考、统一阅卷,厚植比武竞赛氛围。即兴演讲“定向备题、现场抽答”的方式,让每选手均需围绕10个题目作10个方面的准备,促使选手以不同的角色、从不同角度去备考,讲出特色、讲出成效。政治思想授课题目综合性强,需要选手深入调研、系统分析,结合单位实际和队伍现状,吃透精神、摸清状况,为提出的观点找依据、为解决问题找政策,规则的精准导向让本次比武更贴近实战需求。

  三、坚持岗位练兵与比武考核相结合,全面检验队伍素质

  (一)促进全面系统学习理论知识。本次理论测试范围广、知识点多,不发题库、不划范围,促进了全体政工干部全面学习并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等政策法规。全系统233名政工干部参加考试,取得平均分86分的成绩,达到了预期目的。

  (二)促进全面深入钻研政工业务。自比武活动开展以来,参赛单位按照比武规则、方向和内容,精心组织、层层选拔,营造了全系统主动钻研业务的浓厚练兵氛围。各选手积极备战、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各单位群策群力、集体攻关,多角度解读政策,多维度分析研究,多方面寻求解决途径。通过以比促学、以比促练、以比促训,全系统政工干部业务素质得到集中锻炼和快速提高。

  (三)促进全面展示岗位练兵成果。参加决赛的选手中,有科级领导干部,也有科级以下干部;有机关民警,也有大队民警;有70后政工老兵、80后政工骨干,也有90后业务新秀,选手们讲理论、讲实践、讲方法,各抒己见,百家争鸣,不同角度的思维碰撞让人耳目一新,不同层面的意见建议接地气、冒热气、鼓士气。大家集思广益解决系统难题,建言献策推进工作发展,突出政治引领,紧扣实战属性,凸显戒毒主业,体现了政工干部爱岗精武热情,达到本次比武强党性、精技能、夯基础的初衷。

  这是一次练本领、补短板、长才干的岗位练兵,更是一次检验水平、展示风貌、比拼技能的政工论剑,吹响了新时代政工队伍建设的号角,将有力促进四川戒毒工作高质量发展。

附件:

责任编辑: 王佳茹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