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吉林省司法行政戒毒系统构建“一所一区一站”模式
大力推动戒毒康复指导社会化延伸

来源:司法部官网 发布时间:2024-09-13 10:53
分享到 打印

  为主动适应禁毒戒毒工作新形势新任务,吉林省司法行政戒毒系统立足法定职能,全面整合资源优势,创新构建“一所一区一站”工作模式,全环节全链条参与毒品问题治理,在健全吸毒人员服务管理体系、减少毒品社会危害方面取得良好成效。

  一、建强“一所”,提升戒毒康复专门场所服务水平

  立足戒毒工作以人为本原则,充分发挥自愿戒毒职能优势,建设完善集戒毒治疗、教育矫治、康复训练、技能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戒毒康复场所,着力打造利民惠民的“民心工程”。一是实行“公益+协议”管理。从社会吸毒人员现实需求出发,针对社会上自愿接受戒毒康复的吸毒人员、强制隔离戒毒期满后自愿接受戒毒康复的人员、受地方政府委托收治管理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等,实行以自愿为前提的协议式管理,为其免费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戒毒治疗服务,帮助戒毒康复人员及家庭减轻负担、消除顾虑。二是创新“戒毒康复+中医药”模式。运用中医养生功法、艾灸、推拿等治疗手段,助力改善戒毒康复人员身体状况;与长春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深化合作,共同打造中医药戒毒康复示范基地、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立完善集戒毒治疗、文化宣传、教育体验等于一体的“戒毒康复+中医药”体系,不断提高戒毒康复科学化专业化水平。三是融合“线上+线下”平台。针对社会上有戒治需求人群,开通线上戒治平台,由专业民警提供一对一辅导,累计推送精品戒治课程内容30余期,注册人数196人;与省内多家司法局签订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服务框架协议,依托场所专业资源和设施场地,广泛开展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住所体验活动,科学设置普法教育、心理矫治、体能康复等体验课程,累计为60余名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提供了科学系统的戒毒康复服务。

  二、增设“一区”,延伸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职能触角

  聚焦提升戒毒场所资源利用效率,合理优化调整场所功能布局,推动有条件的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增设戒毒康复专区,拓展自愿戒毒业务。白城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康复中心积极探索“2346”自愿戒毒工作模式,为自愿戒毒人员提供戒治服务和康复指导。一是“两整合”建平台。整合社会资源,与社会医院签订医联体合作协议,建立精神专科联盟,搭建远程会诊合作平台,开辟患病人员救治绿色通道,为精神疾病的诊治和心理咨询提供专业化支持;整合内部资源,形成以戒毒医院为主体,戒毒康复中心、戒毒医疗中心、教育矫正中心、心理矫治中心、康复训练中心等专业中心共同参与的共管模式。二是“三分类”科学管。按照戒毒人员年龄、吸毒种类实行分类收治;依据成瘾程度实行重点矫治、一般性矫治的分别矫治方式;根据现实行为表现,实行严管、普管、宽管三级管理模式。三是“四期段”专业治。在统一戒毒基本模式框架下,实行四个阶段递进式戒治。生理脱毒期以认识吸毒行为的违法性、端正戒治思想、增强戒治信心为重点;教育适应期主要开展法治教育、毒品认知教育和行为养成教育;康复巩固期实施综合戒治,帮助戒毒人员戒除毒瘾;回归指导期着重构建社会支持系统,强化拒毒能力训练,为顺利回归社会奠定基础。四是“六教育”促转化。依托场所各专业中心组建专兼职戒治队伍,定期开展法律常识、思想道德、戒毒常识、文化素质、心理健康、职业技能等六个模块系统化教育,同时根据阶段性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调整戒治方案,切实提高戒毒人员的操守率、转化率,降低复吸率。

  三、打造“一站”,织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网络

  着眼服务禁毒工作和基层治理大局,深入开展司法行政戒毒系统社会化延伸工作,积极履行指导支持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职能,加强基层司法行政部门工作站建设,构建所地联动机制,推动所内戒治与所外延伸良性互动。一是健全组织管理机构。推动吉林省十厅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由司法行政部门推动实施,全省建立各级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领导小组931个,依托各乡镇(街道)司法所设立工作站871个,8个司法行政戒毒场所加挂指导中心牌子,切实加强对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的组织领导。二是完善高效用警机制。全省戒毒场所根据自身警力情况,科学制定用警计划、组建专业队伍,结合实际采取派驻和巡回方式,集约化调配戒毒警力开展社会化延伸工作,在各地司法局的统筹协调下,与基层工作站加强衔接配合,建立信息对接平台,形成了局、所、站三级联动、有机衔接的工作机制。目前,全系统专职从事社会化延伸工作民警344人、兼职民警187人,已在全省范围实现用警全覆盖。三是全面提升执法质效。利用戒毒场所专业资源,发挥人民警察身份优势,根据基层工作站实际需要提供订单式服务,指导完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管理制度,定期开展禁毒戒毒宣传、法律知识讲座、心理咨询辅导、康复训练指导、警示教育活动等,对重点人员加强动态管控、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累计协助开展吸毒检测、谈话教育、回访走访等5万余人次,有效充实了基层司法行政部门执法力量,杜绝了脱管漏管现象发生。

附件:

责任编辑: 王佳茹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