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福建省漳州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
积极探索“三个照管”新模式 走好新时代社会化延伸之路

来源:司法部官网 发布时间:2024-11-14 11:00
分享到 打印

  近年来,福建省漳州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按照司法部戒毒管理局全国统一戒毒工作模式要求,联合社会力量,打造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创业就业“孵化器”,组建“绿盾”禁毒宣讲团和社区戒毒人员禁毒宣讲志愿团队,打造 “五彩桥”衔接帮扶工程,实践探索区域性重点照管、个体性精准照管、群体性引导照管新路子,为近400名社区戒毒人员保持操守提供支持服务,助力社会综合治理。

搭台建站 服务社会 开展区域性重点照管

  漳州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按照“两站并建、一体运行、所地联动、帮控结合”建站思路,积极探索“751”社区戒毒康复指导模式,建立社区戒毒康复指导站13个,派驻(巡驻)民警20余人,协助管控社会面吸毒人员2000余人,管控率96.5%;建档管控社区戒毒康复人员384人,执行率98.9%。根据市区、山区、沿海县区不同地域特点,积极打造特色指导站。

  根据市区院校集中的特点,主要在芗城、龙文、长泰、龙海4个指导站积极开展“一月一校禁毒宣传校园行”“上好开学第一课”“寒假前的最后一课”系列活动,营造预防青少年药物滥用宣传氛围。根据山区养殖种植业较为发达特点,平和、华安、连城指导站积极为社区戒毒人员提供农产品种植和家畜养殖方面就业创业帮扶。根据沿海县区海产业较为发达的特点,漳浦、云霄、诏安指导站积极为社区戒毒人员拓宽海产品销售渠道。根据外来游客较集中的特点,南靖、东山指导站,在游客较为集中的“云水谣”“田螺坑”“风动石”等景点开展禁毒宣传工作,提高司法行政戒毒系统社会影响力。其中,芗城指导站依托“腾飞驿站”多媒体禁毒教育展厅、心理咨询室、样本检测室、图书借阅室、档案室,开展戒毒康复社工专业培训、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康复指导、对外禁毒宣传“第二课堂”等工作成效明显,2023年获评全省司法行政戒毒系统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指导示范站。

跟踪帮扶 贴心服务 开展个体性精准照管

  漳州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紧紧围绕提升戒断率和保持操守率目标任务,主动对接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建立健全强制隔离戒毒所、乡镇(街道)、社区、公安、民政、人社等“六位一体”的社会帮教体系。依托“绿色守护”小程序,“968626”禁毒咨询专线、微信工作群、电话回访、实地走访等渠道,实时跟踪社区戒毒人员最新动态,及时提供咨询、指导和帮扶等贴心服务,累计为近400名社区戒毒人员提供精准的后续照管服务。

  积极打造“五彩桥”衔接帮扶工程,建立2个戒毒人员创业就业基地,打造戒毒康复人员就业创业“孵化器”。近年来,基地服务全所13个工作站,联系24家社会爱心企业签订就业意向79份,有力服务社区戒毒人员更好就业创业。积极走访人社、残联、慈善总会、爱心基金会等单位,先后为20余名身患疾病和生活困难社区戒毒人员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结合“6·26”国际禁毒日举办场所开放日,利用亲情帮教活动,帮助10余名戒毒人员和社区戒毒人员修复家庭亲情关系。漳州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高效、贴心的后续照管服务在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戒毒人员和家属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在社会上起到较好反响。

培育典型 团队协作 开展群体性引导照管

  漳州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积极培育和选树戒毒典型,建立了“集中就业型”“团队创业型”“同伴教育型”“宣传公益型”4个戒毒典型团队,成员达20余人。

  坚持树标杆、创品牌,以“绿盾”禁毒宣讲团队为依托,在全市范围内积极开展“六进”宣传活动,以社区戒毒人员禁毒志愿团队为核心,通过互帮互助、互督互促等形式,帮助戒毒人员实现从“吸毒者”到“戒毒者”,再到“禁毒者”的蜕变。自2018年以来,共培育成功戒毒案例10个,戒毒典型20名,保持操守1年以上的200余人,保持操守3年以上20余人,其中最长的达7年。集中宣传“创业典型”翁濮溪、“浪子回头”路野等戒毒典型8人,相关事迹被中国网、学习强国、中国禁毒网、新福建、东南网、福建法治报等主流媒体报道,取得了积极的社会效果。

附件:

责任编辑: 王佳茹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