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广西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借助非遗文化提升戒治效果

来源:司法部官网 发布时间:2025-01-15 14:16
分享到 打印

  近年来,广西司法行政戒毒系统积极探索辅助教育内容,充分挖掘非遗文化在教育戒治中的独特价值,结合广西地方特色和戒毒人员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非遗文化传承教学,帮助戒毒人员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积淀涵养、重塑品格,提升戒治效果。在2024年12月举办的全国司法行政戒毒系统教育矫正成果展示交流活动中,展出广西司法行政戒毒场所戒毒人员精心制作的9类13件非遗作品。

  一是舞狮。广西第一、第三强制隔离戒毒所将舞狮文化和戒治文化相结合,组建戒毒人员舞狮队,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在重大活动和重要时间节点进行展示,丰富场所文化生活,营造健康向上的戒治氛围。二是八段锦。广西第四、第六强制隔离戒毒所将八段锦作为戒毒康复训练“五操”项目之一,组织戒毒人员定期练习。诊断评估数据显示,坚持练习八段锦能有效帮助戒毒人员改善心肺功能,缓解抑郁、焦虑情绪。三是壮族铜鼓。广西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结合女性特点,利用铜鼓的外型特色,自编了“铜鼓瑜伽”,通过肢体拉伸和稳定训练,帮助戒毒人员强身健体,改善精神面貌,进一步坚定她们的戒毒信心。四是漆扇。广西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将漆扇艺术融入戒治活动,通过组织戒毒人员学习漆艺历史和制作技法,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激发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五是泥塑。广西第七强制隔离戒毒所和民盟百色市委员会联合开展“黄丝带帮教”活动,引导戒毒人员在体验泥塑乐趣的同时,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厚植家国情怀,感悟工匠精神,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六是中华大鼓。广西第四、第六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中华大鼓”为载体,帮助戒毒人员情感疗愈。通过击打大鼓,释放负面情绪,实现心灵的自我疗愈。助力戒毒人员重塑自我,迈向新生。七是绣球。广西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警察利用休息时间自学绣球的制作方法,在“广西三月三”等传统节假日期间,手把手教授戒毒人员制作绣球,培养她们的耐心和专注力,缓解她们的心理压力。八是太极拳。广西第五强制隔离戒毒所将太极拳运用到戒毒康复训练中,坚持每年开展两次以上的康复运动比赛,帮助戒毒人员强身健体,改善认知控制能力,降低多维药物渴求,切实提升戒毒康复工作质效。

附件:

责任编辑: 张丽青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