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姗姗:在奋斗中展现青春风采

来源:宿州法律援助 发布时间:2021-03-26 16:11
分享到 打印

武姗姗,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法律援助中心主任。自2005年从事法律援助工作以来,时刻秉承司法人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在法律援助岗位上奋斗出了为民佳绩,舞出了人生精彩。2019年被埇桥区委宣传部评为岗位学雷锋标兵,同年12月被宿州市委宣传部评为宿州市首届“微笑大使”;2020年1月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法律援助先进个人”,同年4月被共青团安徽省委授予安徽青年五四奖章。

扛责在肩 是职责更是使命

她坚持扛责在肩,放下女性的柔弱,在法律援助战线无私付出、默默贡献,以无私担当、恪尽职守的工作作风,成长为法律援助的业务骨干。多年来,她凭着一颗强烈的事业心,扎实推进在妇联、团委、残联、劳动监察等单位分别成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形成了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覆盖全区的法律援助工作体系网。在刑事法律援助全覆盖试点初期,她又通过与相关部门的数次沟通联系,为全市开启刑事法律援助联席制度“先河”贡献了自己的微薄之力。

图片7.jpg

一个制度,一道体系网,构筑了全区法律援助的新天地,对此,她并不满足,主动下沉基层,定期组织律师通过看守所监区内广播向在押人员开展法律知识讲座,进行普法知识教育;在看守所监区、收物大厅循环播放法律援助刑事动漫片,扩大刑事法律援助的知晓率。近三年来,看守所法律援助工作站共转交法律援助申请2133件,咨询人数达1200人次。通过她的不懈努力,埇桥区法律援助刑事案件占比大幅提升。

图片8.jpg

“小武的身上没有80后年轻人娇气、脆弱的烙印,相反,她非常务实有担当,不怕吃苦,也愿意吃苦。”这是领导和同事对武姗姗的评价。

用心用情 是初心更是宗旨

受理指派各类法律援助案件10000余件、咨询人数3000余人次、为经济困难群众挽回经济损失6000余万元……枯燥的数字背后,是扎实工作、热心服务,更是始终烙印的入行时的那份初心和宗旨。

图片9.jpg

工作十余年来,她将岗位当做了磨砺自己的舞台,全身心付出,凭责任和担当,努力为困难群体撑起一片蓝天。多年来,无论是嘴勤、手勤、脚勤的“三勤工作法”,还是“日日弹尘”的思想理念,抑或是“贴近基层、贴近百姓、贴近生活”的工作原则,都无一不体现了她“用心用情做好服务工作”的工作准绳以及初心使命。

图片10.jpg

为了营造全方位覆盖的宣传网络,她不断拓展工作思路,审时度势开通了“埇桥法援”微信公众平台,方便群众及时了解法律援助工作动态和法律援助民生工程成果;利用各个节点,与各部门联系积极开展“牢记使命服务民生法律援助春风进万家”、“法律赶大集法援惠民生”、“送法进万企法治助发展”等法律援助专题宣传活动120余场次,“情系困难群体 法援护航民生”等法律援助文艺节目巡演65场次。同时在宿州市内400台公交车内共计750台车载电视上循环播放法律援助民生工程宣传片,打造了埇桥区法律援助“移动宣传风景线”,覆盖群众达40万人次,扩大了法律援助民生工程政策的社会影响。

群众口碑 是认可更是鞭策

“真是太感谢你了,帮助我侄女及时拿到了一部分赔偿款,要不也不能处理的这么顺利,真是在寒冷的冬天暖了我们困难群众的心啊。” 2020年12月14日上午,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纠纷案受援人小葛的姑姑来到埇桥区法律援助中心,将一面“依法为民解难事  法律援助暖人心”字样的锦旗递到到武姗姗手上,感谢她为小葛提供的帮助和服务。

图片11.jpg

受援人小葛是一名五年级的小学生,其家庭也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2019年10月在一起交通事故中严重受伤,虽然交通事故判决认定对方全责,但肇事者在垫付了小部分医疗费后就再也联系不上,面对大量的医疗费用,小葛家人找到了埇桥区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武姗姗接待了他们,了解情况后立即开通“绿色通道”,当天就为小葛指派了经验丰富的律师。期间她多次与律师沟通,跟踪案件进展,最终经过两次诉讼,为小葛争取了30余万元的赔偿款并全部赔偿到位。

图片12.jpg

干一行,爱一行,用匠心筑繁华。在武姗姗身上得到生动的体现,在法律援助那方为民服务的天地里,她打拼出了一份担当和责任。

附件:

责任编辑: 张丽青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