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法律是一种制度,也是一种尺度;
援助是一种态度,也有一种温度;
以倾力服务的暖心为群众解忧;
正是法律援助赋予法律援助人的职责与使命……
王晟昊,浙江省杭州市法律援助中心综合管理科科长,从事法律援助工作已有10年。从一名人民警察转岗到法律援助岗位,他见证了法律援助从提质到扩面、从条例到立法,他参与的法律援助工作,用一个个生动、鲜活、感动、温暖的案例,为受援群众的生产生活、法治温暖、公平正义点亮了一束束微光……杭州市法律援助人在服务为民的道路上尽全力做实事,王晟昊正是其中的一名代表。
日前,杭州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共同富裕工作突出贡献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王晟昊作为先进个人获得表彰。
“要是没有法律援助,我们一大家子还真不知道以后要怎么办……”当事人因一起法律援助案件,真诚地向杭州市法律援助中心送来锦旗……
锦旗是一位已故保洁员周大叔的妻儿送来的。周大叔两个月前入职某保洁公司,被派遣到某商场工作,在工作过程中意外坠亡,这距他入职单位还不到10天,没有办理入职手续,而维权要从确认劳动关系开始。
周大叔的妻子在老家务农,孩子也没有稳定收入,老家还有一个正在读书的幼子,为了处理周大叔的后事,母子俩已经在杭州待了一个多月,积蓄所剩无几,事情却还看不到眉目。
走投无路下,母子俩来到杭州市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在法律援助律师的帮助下,几经沟通,以最短的时间与派遣公司达成了调解协议,母子俩在回程前,到杭州市法律援助中心表示感谢,这才有了开头一幕。
“没有想过会收到他们的锦旗和感谢,除了能为当事人提供权益保障的欣慰,我们更多也是感动,这说明我们法律援助制度真正在扶贫扶弱、在造福社会,我们会一直做下去……”收到锦旗后的王晟昊如是说。
当务之急是“急民忧、解民愁”
法律援助的好 要让老百姓认可
“我母亲80多岁了,在小区里被狗吓倒,摔在地上,医生说是胸椎骨折,现在还躺在床上,一审我们竟然输了,现在实在不知道怎么办了!”
“放心,根据您的情况,我们会安排法律援助律师上门服务的……”
一次与当事人的交谈,王晟昊深切地感受到了对方的焦虑和无助。在审核过当事人经济条件后,王晟昊为其容缺办理了法律援助审批手续,当即指派法律援助律师承办。考虑到当事人身体不便,他立刻协调法律援助律师上门服务,从接案到核查,从指派到办案,虽然只用了两天时间,但来来回回却打了十几个电话跟踪了解。王晟昊一直跟踪办案进展情况,及时与当事人、与法律援助律师保持沟通联系,一腔热情与投入,换来的是案件的有利进展。最终,在多方质证、协调办案下,当事人顺利打赢了官司。
“法律援助律师队伍,必须是一支真心愿意为困难群众服务的队伍。”
作为杭州市法律援助中心负责案件管理工作的同志,王晟昊在规范审批案件的同时,时刻不忘让有需要的群众体会到司法行政的温度,上门服务、容缺受理、通办优办,他总是充分用好法律援助民生资源,把群众的苦与难,当作自己的感同身受来办,尽可能多地用法治的温暖去帮助困难群众。对于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他也会尽力地向群众释法解惑,甚至有的当事人说:“虽然你没有给我办理法律援助,但你的解释、你的真诚,我是信任的,还得谢谢你给我的专业指点……”正因为有一腔热情,他用优质高效的真诚服务,使杭州法援在受援群众心目中的信任度越来越高。
法律援助要“在身边、易获得”
不仅要服务好 更要让群众能快速找到
“我到镇上去一趟要转好几趟车,一来一去就要一天,手机电脑也不会用,网络上的东西搞不明白,就没有近一点的地方申请吗?”
在一次关于法律援助申请的电话咨询中,王晟昊深深感受到了偏远地区当事人的难处。如何让想获得服务的群众能快速找到服务,他边调研边思考:现有的便民措施到底能不能覆盖全部困难群众?法律援助办案能力还有没有进一步的空间?
出于问题导向,他利用窗口接待当事人的便利,对受援群体开展问卷调查。在大数据支持下,他撰写破题报告,及时提出了筹建“分中心”的思路建议,并得到领导认可。试点在萧山、建德、桐庐、淳安、富阳、临安等地域面积较大、法律服务资源供给相对不平衡的区域,着手建立法律援助分中心,在指导分中心选址时,他也积极参与实地调研。
现在,杭州市法律援助中心依托乡镇综治中心,协调法律援助服务入驻,实现了法律援助案件受理、审批、指派、送达等全功能服务转变,让群众在分中心即享受到与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同等同质同效的“最多跑一地”免费服务。通过配以“全市优办”“市域一体化通办”等便民机制,使法律援助在偏远地区也扎下了更为坚实的“支点”。目前,全市已经建有7个分中心,案件代办率超20%,每月通办案件70余件,实现了法律援助服务向偏远乡村有效延伸覆盖。
办成援助案件靠法律 办好援助案件要靠口碑
服务除了要有热情 更要有质量
“援助律师真的太不容易了,我们80多个员工,一个个帮我们计算加班费,一笔笔仔细核对,案卷都要用推车。”一起群体性讨薪案件圆满解决后,一名已经在外省打工的当事人特意来电表示感谢。
该案件情况非常复杂,派遣公司注册地在北京,80多名员工在全市各个小区、公司从事保洁工作,有的是劳动关系,有的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只能构成劳务关系,还有些人异地参保。法律援助律师接受案件后加班加点,把每个人的欠薪情况一一厘清。高质量的法律援助服务,得到了受援人的认可。“案件质量是法律援助的生命线”,为切实提高案件质量,王晟昊从加强法律援助队伍建设入手,在办案质量过程管控的基础上,参与起草了《法律援助资源库管理办法》。而这也是杭州法律援助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杭州市法律援助中心把紧入口、打开出口,充分利用好杭州律师资源丰富、政策保障到位的“势”,运用好案件质量评估结果的“能”,敢于向不认真办案、忽略法律援助质量、忽视困难群众利益的现象“动刀”,切实磨练出了一支办案能力过硬、心系法律援助事业的志愿律师队伍,办理的法律援助案件群众满意率接近100%,为擦亮杭州法援品牌、传递法治杭城温暖贡献了一份力量。
近年来,杭州市司法局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的重大部署,充分发挥法律援助“扶弱托底”功能,积极统筹服务资源、就近便捷获取、服务多元供给等工作,推动解决法律服务资源供给不均衡、获取不便捷等问题,让有需要的困难群众也成为城市发展成果的受益者,在法律援助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打造良法善治的新天堂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