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池州:十年欠条的追讨之路

来源:池州市法律援助中心 发布时间:2025-09-22 09:59
分享到 打印

  2013年的春天,张春水来到池州市某工业园从事木工工作。2014年2月28日,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后,项目负责人只向其结算支付了部分工资,并出具欠条一张:“今欠张春水木工工资叁万陆仟元整(36000元),无任何质量问题于2015年5月1日前付清。”张春水小心翼翼地折叠好欠条踏上了返乡的大客车。

  到了欠条约定支付的日子,张春水却没有拿到这36000元,项目负责人称暂时没有,让再等等。本着信任的原则,张春水于是便再等等,期间,虽多次催要,可这一拖就是近十年之久……

  十年间,张春水一家连遭不幸!先是2016年,他本人在工地工作时,遭遇工地塌方,不慎从翘板上跌落,致使大脑受伤做了开颅手术,后被鉴定为工伤八级。2018年,他的儿子被疾驰的货车夺去生命,妻子因失去骨肉之痛,被诊断为中度抑郁症,很长一段时间生活无法自理。他白天照顾妻子,晚上在医院走廊打地铺,连买药的钱都要四处筹措。

  生活的窘迫,让张春水又想起了那张36000元的欠条。抱着最后一丝希望,他找到了项目负责人,却被告知:“公司账上没这笔欠款记录了。”这让张春水如同当头被浇了一盆冷水。面对生活的困境,他仿佛陷入了无底的深渊。

  2023年12月,张春水攥着泛黄的欠条走进池州市法律援助中心。听完张春水的讲述,工作人员指导他多方查找资料,从当时的工友证言、公司会计、工作留痕、电话录音等方面着手收集证据。在工作人员指引下,张春水终于找到与项目负责人沟通的电话录音,双方对话中承认有这笔36000元的工资款。案件受理后,法律援助中心迅速启动了农民工维权快速通道,将案件指派给办案经验丰富的法律援助律师。

  工作人员和法律援助律师多次前往张春水家中及工业园梳理和搜索证据,调取当年的工程备案资料,确认张春水曾在该项目务工。联系当时的会计,确认工资发放流程。走访工友,收集更多的证人证言。同时与项目负责人进行反复协商,晓以情理和法律关系。在法律援助律师的努力下,2024年2月28日,张春水收到了项目负责人重新出具的36000元欠条一张。

  2025年3月20日的诉前调解现场,当张春水收到36000元现金时,这位饱经沧桑的汉子泪如雨下。

  从皱巴巴的欠条到一沓厚厚的现金,这背后是法援人的热情守护。正如张春水送锦旗时所说:“你们不仅追回了工钱,更点燃了我们对法治的信心。”

  如今,张春水成了村里的“法律明白人”。农闲时,他带着妻子在村头支起小马扎,用自己的经历讲解“欠条怎么写”“维权找法援”。他制作的普法展板上,泛黄的欠条复印件与崭新的锦旗并排摆放,吸引着过往村民驻足。(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附件:

责任编辑: 白海涛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