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提速提效 群众便捷少跑腿
“真方便,也很有效率。没想到在自助服务平台上简单操作,我就不用再跑腿了。”令残疾人魏某交口称赞的是江苏省如皋市法律援助中心推广使用的法律援助自助服务平台。
2019年初,为方便当事人,如皋市司法局自主研发了“不见面”法律援助申请系统,充分利用受援人信息库的现有资源,将全市五保、低保、残疾等人群数据对接和共享,实现在线识别身份、在线抓取信息、在线填报表格,提供法律援助“不见面”审批服务。
“这也是我们推进标准化建设的成果。”如皋市司法局副局长陈非非介绍。2019年,如皋市司法局在标准化工作持续改进中发现了法律援助信息化的短板,便开始自主研发便民服务平台。
如今,自助服务平台能进行身份证识别、基础信息抓取、快速填表,并集扫描、打印等功能于一体,最大限度地方便了当事人。
目前,全市投放无人律师岗、法律援助自助服务平台15台,实现了镇区(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咨询接待、受理初审、案件转办等一站式网上服务全覆盖,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2020年,如皋市司法局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类似农村五保、无固定生活来源的重度残疾人、低保人群相关信息全部纳入自助服务平台,当事人或承办律师只要扫描身份证,就可以查阅到相关信息,或直接打印告知承诺书,从制度层面解决了老百姓办事难、办事慢、来回跑、多头跑等实际问题。
满足需求 百姓增强获得感
2019年以来,如皋市司法局运用标准化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法律援助案件指派当日反馈率提高到90%以上,刑事案件指派10年以上的律师到庭率达67%。
为增强老百姓法律援助的获得感,如皋市司法局以标准促规范,通过标准制定,法律援助的受理、运作流程更加顺畅,审批、办案程序更加高效,受理审批由原来7个工作日缩短到3个工作日。
在此基础上,2020年6月,如皋市司法局将法律援助机构咨询接待、案件受理、审查审批、案件指派、案件办理、监督管理、结案归档、回访评估等8个关键步骤经验固化,与江苏省法律援助中心联合申报的“法律援助服务规范”成功获批2020年首批江苏省地方标准。
建立覆盖全流程的标准动态完善机制,通过清单式交办、项目化推进、结果性反馈等方式,强化标准运用,打造法律援助工作的“如皋样板”。
2021年1月初,为满足困难群众不断增长的法律援助需求,如皋市司法局不断拓展法律援助覆盖面、降低法律援助门槛,将经济困难标准调整为最低工资标准,将追索劳动报酬事项免于经济状况审查范围拓展至所有困难人群。
多措并举 惠民服务不添堵
“我是江苏如一律师事务所律师汤向群,受如皋市法律援助中心的指派,为你提供审查起诉阶段法律帮助……”这是如皋市法律援助中心的汤向群律师在市检察院值班律师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场景。
“律师的‘第三方’身份更能让犯罪嫌疑人听进去!”汤律师为一起交通肇事案被告人提供法律帮助时,经过前后一个多小时的沟通,分析案件事实、证据及不认罪的法律后果,被告人同意认罪认罚。
近两年来,汤向群参与见证认罪认罚401件。她说:“在法律援助中心,像我这样常年值班律师有6名,不仅要见证犯罪嫌疑人‘自愿签署’,更重要的是让犯罪嫌疑人充分认识什么是认罪认罚。”这是如皋市司法局运用标准化推进刑事法律援助改革的缩影。
近两年来,如皋市司法局充分运用标准化工作,多措并举,推动法律援助改革试点,联合该市检察院,在全省率先推动检察院值班律师工作,出台《关于开展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工作的实施办法》,先后安排值班律师提供法律帮助、参与签署检察院认罪认罚具结书2057人次。
如皋市司法局坚持标准化建设与信息化建设融合发展,开发看守所法律援助腕带申请指纹终端,为在押人员开通腕带申请法律援助。疫情期间与如皋市看守所联合建立视频会见机制,腕带终端与值班律师现场服务相结合,有效提升刑事法律援助的服务能力。如皋市法律援助中心驻看守所值班律师在看守所举办法律援助“导航讲坛”31期,为在押人员提供法律帮助543人次,办理刑事申请类案件95件,刑事申请类案件年递增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