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2021年,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法律援助中心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主线,深化落实“法援惠民生·拓展工程”,主动作为、不断创新,努力提供更加专业、高效、尽责的法律援助服务。
从精简化入手 惠民服务齐优化
“我是河南人,在南通没有固定住所,出院后也没有人照料。现在就希望公司能够快点把费用结清,让我能回乡休养。”因工作期间意外受伤近一年的何某说。
原来,何某在南通某公司做瓦工时,被塔吊料斗碰撞到胸壁,导致多根肋骨骨折、胸腔积液,经认定为工伤九级。
然而,公司在协助完成工伤保险理赔后,一直未依法向何某发放一次性就业补助金,且拒不按实际工资标准支付停工留薪期间的工资,也不报销后续护理费用。无奈之下,何某前往南通市崇川区法律援助中心求助。
崇川区法律援助中心受理并迅速为何某指派了律师。律师接受指派后,积极与仲裁庭以及涉事公司沟通,反复强调何某的正当权益与诉求。最终,何某与公司达成调解协议,从案件受理到赔偿金理赔到位,仅用时19天。
崇川区法律援助中心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向群众“亮”出法律援助“一次性告知”工作内容,做到法律咨询一次性解答清楚,援助申请一次性告知需办事项。对材料手续齐全的事项,实行受理、审查、审批一次性快速办理;对需补充完善的材料手续,建立“容缺机制”,简化经济困难认定方式及案件受理程序,最大限度方便受援人。
截至11月底,崇川区法律援助中心已提供法律咨询6020次,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427件。
从规范化入手 保障权益促公正
2021年,崇川区法律援助中心有效打破数据壁垒,提升办案效率,深化刑事法律援助协作机制建设,定期安排律师在区法院、区检察院值班服务,提供法律帮助1587次,受理刑事法律援助案件588件。
探索建立审查起诉阶段全覆盖机制,通过信息互通,崇川区法律援助中心将案件初审、审批、指派等信息同步反馈给办案人员,法律援助通知书及案件相关文书同步推送给承办律师,已受理审查起诉阶段法律援助案件195件。
从精准化入手 开辟通道优服务
2020年7月,农户董某向某苗木经营部购买100万颗草莓苗,支付定金后仅收到草莓苗10.9万颗。种植后,草莓苗大量枯死,造成董某一系列经济损失,经鉴定草莓苗感染了炭疽病。
法律援助律师接受指派后,立即联系董某了解案件详情、收集案件证据、告知诉讼风险,针对案由、适格被告、诉讼请求、法律依据、证据证明力等进行研究,并通过实地走访调查,结合其他农户同时期草莓收获情况及当年当地草莓市场价格等信息,充分了解董某的实际损失。
法院立案后,苗木经营部同意接受庭外和解,并赔偿董某经济损失26万元。
2021年,崇川区司法局开辟农村“老弱病残孕”等困难群体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并提供预约服务,对高龄、重残、重病卧床的老年人、残疾人建立上门服务工作机制,办理了城东街道李老“一封求助信”、103岁高龄老人赡养纠纷等一批老年人法律援助案件。
试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法律援助工作机制,选派律师到岗值班,为低收入人群、农民工等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受理农民工讨薪案件608件,帮助200多个困难家庭依法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