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感谢你们帮我追回血汗钱,真是辛苦了……”近日,外来务工人员竺某,来到杭州市拱墅区武林街道矛调中心,向工作人员表示感谢。竺某被包工头拖欠1万余元工资,几经交涉没有着落。在街道矛调中心、司法所、律师事务所的帮助下,通过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只用了3天,欠薪便全额讨回。
据统计,2021年,杭州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全年共为农民工提供法律咨询8957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793件,占全市法律援助案件41.2%,为农民工讨回欠薪1.02亿元。
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事关广大农民工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杭州市司法局积极开展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发挥全市法律援助中心、工作站、联络点的三级服务平台作用,发挥公共法律服务智能自助平台作用和微信在线视频咨询小程序功能,方便农民工及时获得在线法律帮助。加强与人力社保、法院、公安、劳动仲裁机构的协作配合,全面建立农民工法律援助联动机制。
落实容缺受理机制,对符合条件但资料不齐的农民工,先予援助,允许事后补充资料。深入推进市域通办,对全市范围内跨设区市域的法律援助申请,实行转办、通办接收,转交办理,切实从农民工角度出发,从速、从便、从简解决问题。
确保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标准化办理,建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监管体系。农民工案件全部纳入程序监督、受援人满意度调查、法官意见征询、同行评估以及抽样的旁听庭审“五个一”评价,实现“一案一评”。
各区县在保障农民工权益方面,也有诸多创新和探索。上城区推出公共法律服务数字化应用,实现法律咨询、法律援助、营商环境、律师超市、社区律师值班线上咨询等公共法律服务模块有机融合;富阳区采取援调对接、协商解决等方式,尽量通过调解、和解等非诉讼方式结案,提高效率,降低维权成本;余杭区、临平区组建专门律师团队,参与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办理,为农民工维权提供专业人才保障;淳安县在矛调中心增设农民工讨薪案件专岗,加快收案速度;桐庐县对农民工讨薪、工伤案件全部提供法律援助的同时,尽可能将其他社会保险待遇、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等案件列入法律援助范围,满足农民工维权的实际需要。
2021年11月以来,杭州市法律援助中心开展了“农民工讨薪”专项行动,期间,正逢抗击疫情关键时期,拱墅区法律援助中心连续三周无休值守,支援社区防疫工作的同时坚守法律援助窗口岗位;萧山区司法局则通过微信公众号开展“法律援助法有奖知识竞答”,参与人次超2万,营造了良好的学法、用法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