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农民工讨薪8千余万元,2023年上海法律援助成绩新鲜出炉

来源:上海法援 发布时间:2024-02-07 09:39
分享到 打印

  2023年,上海全市法律援助机构不断探索创新法律援助工作机制,持续深化便民服务举措,充分发挥法律援助“保基本、兜底线”的作用,取得了较好成效。

上海法援的年度成绩

  解答法律咨询近60万人次

  2023年,全市法律援助机构共解答法律咨询58.2万人次,同比2022年增长81.56%,较2021年增长67.98%。

  从咨询内容看,咨询量居前三位的是劳动纠纷、婚姻家庭纠纷、损害赔偿纠纷,分别占咨询总数的28.22%、15.84%、10.57%。

  从窗口接待咨询人员类别看,咨询量居前三位的是农民工、妇女、老年人,分别占咨询总数的39.23%、37.53%、22.50%。

  办理法律援助案件超5万件

  2023年,全市共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50233件,同比2022年增长44.71%,较2021年增长3.12%,其中民事法律援助案件6614件,同比2022年增长42.21%,较2021年增长25.08%。

  农民工劳动纠纷占比较大

  从民事案件事项类型来看,劳动争议相关事项总体占比最大,请求支付劳动报酬4387件、请求确认劳动关系358件、工伤赔偿320件、其他劳动争议530件,合计占民事法律援助案件总量的84.59%。

  从受援人身份看,农民工案件占比最大,达5010件,占民事法律援助案件总量的75.75%。

  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近1.5亿

  从结案情况看,在已办结的2165件民事诉讼案件中,胜诉和调解率较高,其中胜诉970件、调解655件,胜诉及调解案件占结案总数的比例达到了75.06%。

  从挽回经济损失情况看,全市共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近1.5亿元,其中涉及为农民工讨薪8239.63万元,切实维护了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受援群众认可度和满意率较高。

实现法援对象公证费用减免“免申即享”

  为贯彻落实法律援助法,进一步降低法律援助受援人诉讼成本,上海市司法局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受援人公证费用减免“免申即享”工作。

  这是继受援人司法鉴定费用减免“免申即享”之后推出的又一便民利民服务举措。通过明确跨部门工作衔接机制、完善系统间数据交互,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最终实现了受援人无需申请,即可直接享受公证费用减免服务。

  政策出台后,家住杨浦区的受援人张某通过证据保全公证,拿到了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和5年的延时加班工资共17万元。

  同时,家住长宁区的未成年人小陈作为上海市首个遗嘱监护案的受援人,也享受到了提存公证费用减免的“免申即享”服务,在其姨妈担任监护人期间,长宁公证处作为第三人,对小陈母亲留下的财产进行第三方监管保护,有效保障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打造“法援送法助回归”品牌项目

  为进一步推进监狱法律援助工作,服务平安上海、法治上海建设大局,上海市法律援助中心和市监狱管理局综治办共同打造了“法援送法助回归”品牌项目。

  该项目是基于监狱特殊场所性质的创新性举措,旨在助力罪犯教育改造工作、助力罪犯回归社会、助力维护监狱安全稳定、助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2023年,全市16个区法律援助中心分别走进对口监狱,开展法治讲座和现场法律咨询活动共30余场,取得了较好的活动效果。

不断提高法律援助案件质量

  案件质量是法律援助的生命线。上海市司法局通过进一步修订完善案件质量评估标准,组织召开全市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专题培训班等方式,不断提高全市法律援助案件规范化程度。

  2023年,组织具有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经历并具有10年以上相关领域法律实务工作经验的律师组成评估专家组,在各区法律援助中心结案清单中随机抽取案卷共计442本进行评估。评估结果显示,2023年全市法律援助案件优良率为25.34%,部分案件质量较高,获得了受援群众的感谢表扬。

附件:

责任编辑: 王佳茹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