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这个好!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法律帮助了!”近日,腿脚不灵便的低保户夏大爷听到村里设了法律援助联络点,不禁啧啧称赞。
他因被邻居家的狗咬伤以及和女儿的赡养等纠纷,先后四次申请过法律援助。这次到村里咨询邻里关系问题,正遇到在村法律援助联络点值班的吴律师,吴律师直接给他解答了心里的疑云。
建站设点 推动服务到身边
2024年初,“新增30个法律援助工作站点”被列入海安市政法惠民实事项目。海安市司法局按法律援助站点建设规范要求,在各区镇(街道)分别挑选基础较好、与镇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形成“掎角之势”的村(社区)新建联络点,实体化运行职工、残联等工作站,与工会等部门在墩头镇墩东加油站设立货车司机法律服务站。一系列举措完善了法律援助基层网络建设,织密了“15分钟法律援助服务圈”,将法律援助送到群众身边。
城东镇三丰村辖区汇集新材料新能源、机器人及高端制造、现代家具三大产业集群,有外来人口13300余人,6个拆迁安置小区安置人口25100余人。为更好地满足外来人口、村民转居民两大群体的法治需求,海安市法律援助中心会同洋蛮河司法所将三丰村法律援助联络点升格为新居民法律援助工作站,融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民调主任、法律明白人和网格员等资源,每天安排人员值班,保障法律援助服务触手可及。
完善机制 实现服务更便捷
2024年10月,李某等20多名工人来到新居民法律援助工作站寻求帮助。他们反映,企业自2024年3月起因陷入资金链断裂困境一直拖欠工资。值班人员帮助他们办理了法律援助申请手续。因涉及人数多、金额大,海安市法律援助中心即时指派承办律师,联动人社部门共同处置,促成企业主和工人签订了调解协议,明确工资支付方式,切实维护了职工权益。
在深化法律援助站点覆盖提升工程的同时,海安市司法局建立健全站点工作机制,规范日常管理,实现“一站受理、全程代办”。设立快速受理“绿色通道”,完善与民政、人社、残联、妇联等部门间协调联动机制,与法院、检察院建立刑事诉讼法律援助机制,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闭环服务,最大化发挥法律援助工作站和联络点的靠前服务作用,助力将矛盾纠纷第一时间解决在基层、在前沿。
创新模式 保障服务安民心
海安匠心,援您安心。海安市司法局将“安心援”品牌服务理念注入站点建设运行,市镇一体推动各站点以需求为导向主动服务。聚焦劳动密集型园区、纯农业村、城郊结合地等不同区域法律援助服务需求,强化特色法律服务产品供给。市职工法律援助工作站等站点除日常值班外,还结合企暖花开法治行、法律明白人培训等重点工作,组织法律援助服务人员开展进企入户走访、矛盾纠纷、法律援助需求等调查,组织专场宣传、咨询与法律讲座等活动。
2024年以来,以海安市法律援助中心为龙头、各镇街工作站为骨干、村(社区)联络点为补充的三级服务网络体系运行有力有序。海安市法律援助中心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980件,其中各镇街工作站、村居联系点流转43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