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坚持“三重三抓” 农牧民工法律援助工作见实效

来源:包头司法行政 发布时间:2025-01-26 19:23
分享到 打印

  为切实保障农牧民工合法权益,包头市司法局充分发挥法律援助职能作用,紧紧围绕农牧民工急难愁盼,不断延伸法律援助服务触角,用心用情受理每一起涉及农牧民工的法律援助案件,让农牧民工感受到法律援助的关爱,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重方式  抓服务

  面对前来咨询的农牧民工,工作人员先通过“嘘寒问暖”,倒杯热水,说说暖心话等方式驱除他们的焦虑、驱散他们的怨气,通过“绿色通道”优先接待他们,确保他们的问题第一时间得到关注,帮助他们细致梳理案件流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讲解相关法律法规,让其对自身面临的法律问题有清晰的认识。对符合法律援助范围条件的即刻办理法律援助申请,对不符合法律援助受案范围内的均逐一进行耐心细致的答疑解惑,给予专业法律咨询,并提供切实可行的维权建议。2024年,累计为3369名农牧民工解答法律援助相关咨询。

  此外,通过填写“法律援助受援人身心情况摸底表”,了解受援人基本情况,掌握其性格特点和情绪状况,为后续跟进案件办理情况提供信息支持。

重统筹  抓协作

  对农牧民工申请支付劳动报酬法律援助案件均执行“五个当天”工作制,当天申请、当天受理、当天审批、当天指派律师、当天实现法律援助,其他案件提供优先接待、优先受理、优先指派的“三优先”服务,确保农牧民工申请法律援助“一次办好”,保障农牧民工及时获取优质法律援助服务。

  全市各法律援助机构通力协作,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市域通办工作,形成合力,消除法律援助跨区域受理壁垒,农牧民工可以到包头市内任一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保障农牧民工实现法律援助“就近申请、一次办结”。2024年全市受理农牧民工案件共计917件,其中涉及支付劳动报酬的案件910件,为农牧民工追回劳动报酬1652.7万元。

重研判  抓调解

  实际工作中,农牧民工法律援助案件多为“讨薪”或工伤损害赔偿。为最大程度帮助农牧民工节约诉讼成本及时间成本,确保尽快解决其诉求,法律援助机构对争议事实较清晰的案件进行梳理分析,并取得受援人同意后纳入“援调对接”范围,迅速将案件信息转至相关的人民调解组织,并参与调解工作,通过调解方式解决农牧民工诉求,从而促进纠纷的高效化解。对调解不成的案件法律援助指派律师承办,最大程度保障农牧民工权益。2024年,通过“援调对接”工作模式为农牧民工成功调解案件共计109件。

附件:

责任编辑: 张丽青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