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公安:法律援助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来源:公安县司法行政 发布时间:2025-10-13 21:36
分享到 打印

  “多亏了法律援助,不然我们这血汗钱真要打水漂了!”农民工杨某握着工作人员的手感激地说。这起历时六年的劳务纠纷案,在公安县法律援助中心的不懈努力下,最终成功为农民工追回3.08万元劳务费。

  公安县司法局将法律援助深度嵌入基层治理网格,通过破题式机制改革、浸润式服务覆盖、联动式协同赋能,探索建立“三维立体法律援助服务体系”。

创新协作机制,筑牢平安稳定防线

  公安县法律援助中心创新推出“法律援助+N”协作机制与“一免二简三优”绿色通道。在一起跨省追索抚养费案件中,工作人员洞察案件紧迫性,当即启动“容缺受理+线上补办”机制,24小时内完成受理工作并指派法律援助律师;同步激活“法律援助+检察支持起诉”联动模式,借力检方加速证据链构建;面对异地核查困难,启用“跨域协作”机制,最终在春节前夕促成调解协议,当事人获赔4.2万元抚养费。

  当毛家港村民王某身患绝症、忧心身后房产纷争时,法律援助中心联合公证机构,将“法律援助+公证服务”送至病床前,减免公证费用,以温情行动化解群众“急难愁盼”。

  此类惠民实践在公安县已成常态。法律援助中心坚持司法为民理念,以“绿色通道”为特殊群体纾困解忧,以“多元协作”织密维权“防护网”,以“跨域通办”消融地域藩篱,累计受理案件、事项逾千件,有效防范化解了基层矛盾纠纷。

推动服务下沉,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公安县司法局以“服务下沉、精准赋能”为导向,通过“送法下乡”“送训入村”“送诊进企”多维联动,构建基层服务网络,打通民生保障“最后一公里”,切实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组建青年法律服务志愿队,深入全县16个乡镇,开展“菜单式”精准服务:田间地头讲解土地承包法,社区广场普及防诈知识,企业车间解读劳动合同法,让法律服务“零距离”覆盖基层末梢。

  以“公共法律服务对接三项改革赋能基层治理”活动为抓手,联合麻豪口、孟家溪、章田寺等乡镇,精准培育基层法治力量,为“法律明白人”、调解员、村辅人员定制“案例解析+实战演练”培训,以典型案件剖析纠纷化解路径,借模拟场景锤炼矛盾调处能力,将维权服务触角直抵村组末梢,推动纠纷“吸附于网格、消解在萌芽”。

强化普法宣传,夯实法治社会根基

  创新构建“精准普法+智慧服务”新模式,线上利用新媒体平台推送普法短视频、开通抖音公益普法直播间;线下结合“戏曲进乡村”等活动,打造“文艺+普法”特色宣传品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普法模式,将法治理念融入民俗文化、日常生活,普法工作从“有形覆盖”迈向“润物无声”,夯实了法治社会建设的群众基础。

  近三年来,累计开展普法活动86场,针对不同群体举办法治讲座20余场,编撰通俗普法读本13本,制作普法短视频50余部,50余篇稿件被省级以上媒体刊载。

  公安县司法局以“三维立体援助服务体系”为支点,推动法律援助从“被动应对”迈向“主动作为”。无论是跨省追索抚养费的联动协作,还是病床前的公证援助;无论是田间地头的土地法讲解,还是云端普法的短视频传播,每一项实践都锚定民生需求,将“法援为民”的理念转化为精准服务。

附件:

责任编辑: 张丽青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