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法律援助守护“银发族”权益

来源:石榴云/新疆法治报 发布时间:2025-11-13 10:04
分享到 打印

  2025年10月25日,阿克苏市依干其镇巴格其村,83岁的蔡某和子女围坐在小院里聊天。就在几个月前,这幸福的一幕,蔡某想都不敢想。

  蔡某自老伴去世后长期独居,每月仅有1300余元养老金,儿子多年对她不闻不问,大女儿因旧怨疏远她,小女儿与她沟通甚少。社区根据蔡某的意愿,多次组织这家人开展调解,但效果不佳。2025年4月,蔡某来到阿克苏地区法律援助中心求助。

  工作人员立即开启老年人“绿色通道”,指派擅长此类调解的法律援助律师马国军接手此案。马国军一个多月6次登门,打了20余次电话,了解蔡某真实想法,向其子女讲法律义务、算“亲情账”,并配合法官开展调解,最终促成三子女解开心结,承诺共同照顾母亲。

  该案是新疆法律援助守护“银发族”权益的缩影。近年来,新疆以“个案破题、体系筑基、全域覆盖”的路径,用温情解烦忧、以制度筑防线,让法治阳光温暖老人的晚年生活。

  高效服务离不开制度支撑。针对老人“行动不便、不懂流程、经济困难”的特点,新疆构建“全链条适老服务体系”,以“绿色通道+代办机制”让老人“少跑腿、不费心”。

  喀什市72岁的热某对此深有感触。多年前,她丈夫被杀害,犯罪嫌疑人于2025年年初落网,她拨通法律援助中心电话,想为丈夫讨说法,工作人员记录案情、对接法院,并告知她可由儿子代为申请。

  热某儿子带材料到法律援助中心时,申请表已提前备好,工作人员当场审核受理。不到1小时,擅长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律师便接手案件。次日,律师来到热某家,详细讲解流程、协助整理材料,并告知案件进展,让热某满心踏实。

  新疆各地司法行政系统以“点上突破、线上延伸、面上覆盖”的思路,将服务触角从城市延伸到农村,让偏远地区老人也能享受优质法律援助。

  乌恰县平均海拔2800米,库某和努某工作30余年,2023年12月被无故解聘。两人申请劳动仲裁后,仅被认定部分工龄,获赔9900元,这与他们的实际贡献严重不符。2024年底,听说法律援助中心可免费帮助困难老人,两人抱着希望求助。法律援助中心当即启动老年人“绿色通道”,全程协助取证:从尘封档案中找出两人的工作证、工作记录,联系50余名村民签字作证,逐一核对30余年间的工作记录、培训证书。

  案件受理后,法律援助中心为两人分别指派擅长劳动争议案件的律师。承办律师研究案卷后发现,两人的工作单位不仅解聘程序违法,还将劳动关系认定为劳务关系。庭审时,律师凭借50余份证言、完整证据链及法律依据据理力争,最终法院判决确认两人与工作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判令工作单位补足经济补偿12万余元。

  拿到判决书时,两位老人紧握律师的手热泪盈眶:“多年付出被认可,我们的晚年有保障了。”

  据统计,2025年以来,新疆司法行政部门聚焦老年群体“急难愁盼”,办理的490件法律援助案件践行了“老有所护”的承诺。今后,全区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将持续以老人需求为导向,用更精准的服务照亮和温暖他们的“银发岁月”。

附件:

责任编辑: 白海涛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