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兔”nice——“21天改变我”

来源:司法部官网 发布时间:2023-02-16 20:22
分享到 打印

  李野皎

  2022年,贵州监狱积极探索教育改造新理念,运用《21天服刑人员思想改造计划手册》使罪犯由被动改造向主动积极改造转变,促进罪犯行为养成,维护监狱安全稳定初见成效。

  一、封闭管理模式对教育改造新手段的渴求

  贵州监狱封闭管理期间,面对优质教学资源输送进监难,教育时间把控难,对罪犯进行集中全覆盖心理干预、疏导难等实际工作中诸多难题,积极探索教育改造新路径。坚持以改造人为宗旨,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邀请贵州省权威心理学专家、学者,将心理学关于“21天行为习惯养成法”用于教育改造罪犯,并组织专业人员精心编写了《21天服刑人员思想改造计划手册》。

  二、21天改造计划设计初衷及目的

  贵州监狱依据心理学、行为学中“一个人的新习惯或者理念的形成并得以巩固至少需要21天”等相关理论,将改造计划设定为21天,并以7天“设定计划、克服障碍”为第一阶段,14天“逐步修正、坚持习惯”为第二阶段,21天“巩固强化、实现目标”为第三阶段。通过每日“修心素材”“心灵对视”“每日学习检阅”等六个环节,以“民警指导+罪犯打卡+民警点评”强化巩固模式,实现“设定一个小目标——21天不断坚持——目标达成”。让罪犯通过21天养成遵守监规纪律、坚持戒断坏习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完成读一本好书、坚持一项运动等习惯,一改以往被动教育方式,达到切实改变罪犯在思想、行为、观念上的错误认知,培养罪犯自律习惯,树立改造信心,实现教育人、改造人、挽救人的目的。

 

忠庄监狱心理矫治中心主任夏佳慧在全省教育改造工作群中发表工作感悟

  三、21天改造计划的尝试及推广运用

  运用“21天改造计划”对罪犯进行教育改造,是贵州监狱的首次尝试。在未成年犯管教所、平坝监狱等试点取得成效后,不断累积经验,改善工作措施。实际操作中遇到罪犯文化程度低、意志力薄弱、自暴自弃等特征和顽疾,凯里监狱“录制配套讲解视频”、忠庄监狱“民警心理咨询师划分责任区专项指导”、轿子山监狱“运用教育改造平板线上打卡,收集数据反馈修正教育方法”,解决罪犯认知能力低,耐受能力差、拖延行为重等问题,尽可能让每一名罪犯读懂、掌握操作要点,主动积极参与到21天改造计划中,使改造计划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在总结试点经验后,逐步在贵州监狱中全面推广,达到罪犯人人知晓,人人参与。

 

都匀监狱民警指导罪犯学习

 

忠庄监狱罪犯学习计划                 轿子山监狱罪犯学习心得

  四、21天改造计划初见成效

  21天改造计划在贵州监狱推广以来初见成效。一是激发改造内生动力,唤醒自我意识。通过目标设定,罪犯清晰知道“该干什么,围绕计划怎么干”;努力现实目标过程中,主动适应监狱环境,正确认识身份转变;目标达成后,激发罪犯内在价值感和成就感,增强自律能力和改造信心,实现“要我转变”到“我要转变”的蜕变。二是掌握思想动态,化解改造矛盾。民警按阶段进行指导点评,及时批阅、随时关注。在点评同时也将改造计划手册作为深挖狱情犯情、掌握思想动态、化解改造矛盾的有效举措,活动开展以来发现问题数百起,第一时间将矛盾隐患化解于萌芽。三是减轻民警管理难度,有效维护监管安全稳定。通过“认识、认同、改变”三个阶段,植入正能量的思想观念,改变罪犯错误的思想和行为。教育罪犯在改造生活中克服了自卑心理,以阳光心态直面挫折;学会不抱怨、常怀感恩之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学会理解、换位思考,对法律、刑罚执行常怀敬畏之心。21天改造计划开展以来,狱内违规违纪率持续降低,助力贵州省监狱重大节日及日常监管安全持续稳定。

附件:

责任编辑: 张丽青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