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监狱教育改造工作警察的应必备素质漫谈

来源:司法部官网 发布时间:2023-09-04 20:31
分享到 打印

  河南省监狱管理局 王汉中

  监狱教育改造工作警察是监狱警察的一部分,自然具有监狱警察队伍的共同属性与整体要求。但特定的工作内容与目标又决定其应具备有别于其他警察、与其教育改造工作岗位相匹配的专门素质。这一素质直接影响教育改造工作的质量与效果。当前,社会政治经济及意识形态的巨大变化,对教育改造工作的主体和客体(警察和罪犯)都带来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关注这些影响,探讨教育改造工作警察的必备素质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

  监狱教育改造工作警察的素质与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的特征直接相关。笔者以为监狱教育改造工作具有如下显著的自我特征:一是以改造罪犯思想为目标,具有教育本质的政治性。二是以国家强制力和法律规定为后盾,具有实施方式的强制性。三是以以理服人为原则,具有外在表现的论争性。四是以广时空宽领域为范围,具有涉猎关联的广泛性。五是以有效改造、安全管控为追求,具有目的价值的指向性。六是以丰富鲜活的社会和个体生活为素材和归依,具有教育根基的现实性。

  基于此,笔者以为,监狱教育改造工作警察的必备素质应有以下几点:

  一、政治信仰坚定。众所周知,在押罪犯中不少人敌视政法机关,具有反社会意识,在政治认知或政治信仰上存在一定问题。我国宪法明确要求要对公民开展政治教育。而我们对罪犯进行政治改造的目标就是促使罪犯在政治思想和情感上做到“五认同五树立”,即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同伟大祖国、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文化、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宗教观。这就要求我们这些教育者首先要真正做到“五认同五树立”,否则,对罪犯的思想政治改造便无从谈起。很难想象政治不坚定、信仰摇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千疮百孔或者唯心迷信的人,能教育引导其他人树立正确、坚定的政治信仰。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所以,坚定政治信仰对我们教育改造罪犯的监狱干警来说,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形式或高调,而是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知识,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此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自己的行为,自觉做到“四个自信”,用自己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影响改造罪犯。

  二、业务素质过硬。做好一件事,除要有正确的政治指导思想,更要靠具体的实干行动。口水多与汗水的人,只能是一个外围看客或空谈家。但实干,离不开过硬的业务素质,离开过硬的业务素质,实干就会变成贻害极大、得不偿失的蛮干。因此,过硬的业务素质对我们来说极为重要。个人以为,过硬的业务素质体现在业务理论扎实、业务实务精通、业务技能高强三方面。扎实的业务理论有助于我们明晰工作现象的实质,增进我们的洞察力、预见性,指导我们在工作中少走或不走弯路,激发我们在工作中产生创新的火花,帮助我们将行之有效的经验总结升华为制度。扎实的理论功底来源于对书本的学习和对实践的思考。为此,我们要认真学习刑法学、刑罚学、犯罪学、监狱学、教育学、教育改造学、管理学等专业知识,并结合工作实际不断思考总结提高。精通业务实务,就是要对业务工作的内容、程序及细节要求做到清晰明了、精准无误。知是行的前提和基础,无知便无行。因此,做一个合格的教育改造工作者必须要对自己的岗位实务细节了然于胸,否则就会出现偏差和问题。教育改造罪犯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尽管我们有时自嘲教育改造工作岗位及其他一些工作岗位都是万金油,谁都能干,但要真正干好、干出彩还是需要一定技能水平的。笔者以为,业务技能高强具体就是要具备五种能力,第一是察觉能力,就是观察、调查、发现问题的能力。要敏感敏锐、不迟钝、有方法,既要有眼力,也要有脚力。第二是思考能力,就是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的能力。虽然有能力察觉到问题,但脑力不过关,不能思考出问题的实质、抓不住问题的关键、不能鉴别现象的对错,便仍然不能解决问题、仍是无济于事。第三是表达能力。表达能力也极其重要。没有表达,便没有交流沟通,问题矛盾便难以圆满解决。表达有言语表达和书面表达。这两方面对我们都很重要。尤其是言语表达。因为我们管理教育罪犯、面对罪犯问题,首先是从言语上予以应对。没有较强的言语表达能力,我们在管理教育罪犯的第一环节上,就会打败仗。所以,我们教育改造专家竞评中技能竞评环节的情景应对主要就是考察言语应对能力。第四是宣传能力。教育改造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项宣传、鼓动、灌输工作。就是要通过宣传鼓动灌输,将罪犯头脑中错误的东西置换为正确的东西。除了传统的演讲、授课、开会、办报等形式外,我们还要能熟练运用新媒体等新形式、新技术来搜集信息、教育罪犯、营造氛围。第五是组织能力。教育改造工作看似单纯,其实也需要层级间、部门间、区块间、岗位间等的协调沟通、组织设计,没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有时也会寸步难行、纰漏百出,难达预期。

  三、人文素养丰厚。对罪犯的教育改造是对其思想意识、道德品质、法律认知、文化素质等的全方位重塑。这一塑造过程不仅有形式,更要有内容。丰厚的人文素养就是我们教育罪犯的内容,也是教育罪犯的武器。罪犯是复杂多样的,其问题也是复杂多样的,教育内容也必然是丰富多样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有丰厚的人文素养,否则我们就不能很好地为罪犯解惑或指引,我们的教育就会显得苍白无力、生硬贫乏、单调无趣,就不能理据充分、触动人心、令人信服。同时,具有丰厚的人文素养的干警较之于人文素养浅薄的干警更易使罪犯景仰敬佩,从而增进教育效果。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党史、中国历史、地理、逻辑、文学、艺术、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宗教学、伦理学、美学等,尽可能使自己成为一个人文素养深厚的人,以适应教育改造罪犯的需要。

  四、道德修养良好。如前所述,多数犯罪首先是对道德的突破。对罪犯的教育改造,也首先应该从矫正罪犯错误的道德认知和作为开始。所以,监狱警察不仅是罪犯的“授业解惑”者,更是罪犯的“传道”者。这就要求我们监狱人民警察自身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很难想象一个爱国情感缺失、集体观念淡薄、极端自我利己的人能教育改造好罪犯。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国人民大学勉励教师们不仅要做学生的“经师”,也要做学生的“人师”。笔者理解,所谓“经师”,就是知识学问之师,所谓“人师”,就是做人之师、立身处世之师。总书记是希望教师成为学生的道德表率、做人师范、处世标杆。这何尝不是对我们教育改造工作者的要求呢?所以,我们要以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强化个人道德修养,树立个人良好道德形象,适应改造罪犯工作需要,引领罪犯改造。

  五、职业操守合格。职业操守是指人们在从事职业活动中必须遵从的最低道德底线和行业规范。职员群体基本的合格的职业操守是行业健康稳步发展的基础。从事罪犯改造的监狱警察的职业操守直接关系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的生态和质量。而个人职业操守与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认知密切相关。职业操守良好的人,一般都有积极正向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认知。当前在我们的队伍中,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影响,少数同志在人生观、价值观上还存在一定的金钱至上、金钱万能、享乐至上、不劳而获、美丑颠倒、极端利己、责任感差及职业倦怠逆反等问题。这无疑是与教育改造罪犯的目标及目标所要求的职业行为模式不相符的。因此,我们要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充分认识监狱人民警察的职业价值和意义,强化爱岗敬业意识,培养实干奉献、担当进取的职业行为。只有以火热的心、满腔的情对待教育改造工作,才能在平凡的教育改造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否则,便只能陷于目标不明、动力不足、萎靡懈怠、应付了事的状态,便不可能有活力四射、成绩斐然的教育改造工作局面。我们的工作可能长年累月都是默默无闻、平淡无奇的,在世俗、势利之人眼中可能不是让人趋之若鹜的好职业,但谁也不能否定它价值和意义。每位教育改造工作者多尽一份力,社会就多了一份祥和与安宁,平安中国建设就多了一份保障。

附件:

责任编辑: 张丽青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