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禹冰
一、过去五年的主要工作
过去五年,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引领下,全面依法治国这场深刻革命进一步走向深入,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有力推进,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更加突显,我国法治建设进入“高水平”发展阶段。五年来,在中国监狱工作协会的领导下,在各委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各地监狱工作协(学)会的密切配合下,监狱法学专委会立足新时代新征程,牢牢把握全面依法治国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有利契机,始终立足推动监狱法治建设、繁荣监狱法学研究的职能定位,聚焦监狱法学研究服务监狱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主动作为、勇毅前行,充分发挥了引领、推动监狱实践的作用,监狱法学研究实现了新发展:
一是学术研究有新成果。五年来,监狱法学专委会坚决守牢学术研究“主阵地”,不断提升监狱法学理论研究水平,努力为监狱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创新成果。专委会坚持繁荣学术研究,每年进行论文征集,先后开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监狱法治建设研究”“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监狱法治建设”“挑战与变革”“监狱工作现代化”“监狱法学建设与监狱工作现代化的关系”为主题的学术研究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参与学术评审、撰写综述、交流点评,形成课题成果530余个,评选优秀课题成果180个,公开出版3册《监狱法学论丛》,监狱法学学术研究影响力不断增强,展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生动气象。
二是辅助决策有新贡献。五年来,监狱法学专委会持续打出辅助决策“组合拳”,不断提升引领、服务和保障实践工作的能力水平,努力为推进监狱工作现代化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积极为监狱法修订完善建言献策,与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合作,开展修订研讨活动,选派人员参加征求修订意见座谈会,撰写并报送修订专题调研报告,向司法部提出修订建议29条。按照中办、国办专题调研安排,先后开展“全面依法治国问题研究”“预防罪犯出狱后再犯罪”“依法防范化解涉疫矛盾纠纷”三个专题调研,研提对策建议27条。同时,严格落实司法部通知要求,围绕“新时代监狱工作高质量发展问题研究”“完善监狱戒毒人民警察职业保障和优化值班执勤模式”“研究制定加强监狱工作的意见,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等主题深入开展调研,形成高质量专题调研报告,为相关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三是交流合作有新局面。五年来,监狱法学专委会用心画好合作共赢“同心圆”,大力拓展资源共享、任务共担、业务共促的途径,为监狱工作融合发展贡献力量。向中国监狱工作协会及各专委会、《中国法治》、《中国监狱学刊》、《犯罪与改造研究》推荐基层监狱学术论文300余篇,进一步扩大研究成果交流的深度和广度。成功承办狱政管理专委会理论研讨会,以有力保障体现合作发展理念。组织参加中国法学会“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积极参与《北京市法治建设年度报告》编写工作,配合新华社开展老年犯改造工作调研。特别是,充分借助首都的特殊区位和资源优势,加强内地与港澳台相关部门的学术联系,视频形式参加首届海峡两岸、监狱行刑与法治建设比较研究专题研讨会,派员出席与港澳地区联合开展的新时代监狱惩教矫治工作交流会,参加北京市台办关于台湾籍罪犯管理教育及帮教工作调研,充分彰显了专委会的专业形象和学术能力。
四是人才培养有新作为。五年来,监狱法学专委会积极搭建人才培养“大舞台”,不断提升监狱法学理论人才培养质量,为监狱法学学科建设和监狱工作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专委会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举办两期理论骨干综合素能提升班,全国各省市近240名理论骨干走进首都名校,面对面接受专家教授的法学理论培训,同时能够与兄弟省市民警直接交流,得到参训学员的一致好评。专委会还积极参与北京市法学会“百名法学青年英才”建设项目,推荐9名优秀人才参与北京市法学会的培养计划,为首都法治建设贡献力量。特别是,专委会坚持每五年评选一次监狱法学研究优秀人才,鼓励和表彰积极参与监狱法学研究的专家和民警,储备了一定的专业人才力量。
专委会工作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的结果,是司法部、中国监狱工作协会坚强领导的结果,更是各委员单位、广大专家学者和基层民警团结奋斗、鼎力支持的结果!我代表专委会,向各位领导、各位委员、各位代表,向关心支持专委会工作的其他专委会同仁,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五年来的发展历程,给了我们许多深刻的启示:做好专委会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确保专委会建设发展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守正创新,充分发挥学术研究功能作用,更加丰富学术研究的形式和方法;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时代主题,着力提高监狱法学研究力度和深度,以成熟的理论服务和推进监狱工作现代化发展。
二、今后五年的工作建议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规划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战略部署和重大举措,强调“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扎实推进依法行政、严格公正司法、加快建设法治社会”。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设专章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进行了阐释,法治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地位更加凸显。随着中国式现代化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将承载更多使命、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作为国家法治体系中公正司法的重要环节,监狱法学研究必将拥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专委会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服务党和国家发展、服务平安中国和法治中国建设、服务监狱实践需要的功能定位,充分发挥联系理论与实践的桥梁纽带作用,在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进程中展现担当作为:
一要坚持政治建设为统领,确保党的绝对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法学研究是治国理政的学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是党领导下的重大政治问题。监狱法学专委会委员单位是各省市监狱机关,政治属性是我们的根本属性,旗帜鲜明讲政治是第一位的要求。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充分认识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坚定不移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发展方向,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在开展学术研究过程中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监狱法学研究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贡献力量。
二要坚持学术研究为主业,助力监狱工作突破发展。提升监狱法学理论研究水平、多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推进监狱工作高质量发展、实现监狱工作现代化提供理论指引和支撑,是监狱法学专委会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也是专委会的主要职责。要大力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研究阐释,围绕“十一个坚持”核心内容,深入探索在坚持党的领导、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公正司法、统筹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以及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建设中,监狱机关的职责使命和目标任务,主动融入法治国家建设大局,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在监狱系统形成生动实践。要以监狱法修订为契机,深入阐释监狱法律基本精神,组织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狱制度体系研究,全面总结中国监狱制度的独特优势,探索监狱制度创新、理论创新,推动构建适应犯罪新样态、罪犯新构成、改造新要求、治理新问题的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特质的监狱制度。要深化监狱法学领域理论研究,将监狱法学理论研究融入监狱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融入罪犯监管和改造实践中,融入构建社会共治共享的大局中,聚焦监狱工作的痛点难点堵点,从法学理论角度研究、从制度建设层面分析,特别是探索开展监狱法学与涉外法治、监狱法治文化建设、监狱民警队伍建设等交叉理论研究,围绕司法部提出的“把监狱改造、社区矫正、安置帮教作为整体来抓”,开展刑事执行法律体系建设研究,以点带面,用小切口解决大问题,让研究不停留于纸面,让成果真正能转化成实践。要创新理论研究方法和形式,充分发挥专委会专家委员多、研究领域广的优势,在常规开展年度命题征文的基础上,探索开展监狱重点工作专题调研,联合专家学者和各单位实务专家,围绕民警依法履职保护、监狱惩罚和改造功能的平衡、罪犯“减假暂”实务、罪犯医疗体系建设等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开展跨省市、跨领域的集中课题攻关,形成高质量的报告和可行性措施,辅助上级机关决策。
三要坚持交流合作为平台,推动监狱机关融合发展。监狱法学专委会作为联系监狱实务工作者、监狱法学理论研究者以及社会各界关心监狱学科建设者的桥梁和纽带,具有丰富的经验、专业的队伍和广泛的资源,要继续发挥好交流平台作用,为全国监狱系统沟通交流提供机会。要创新交流合作载体,丰富交流合作形式,办好学术交流会、成果推介会、学术讲座等交流活动,建立委员单位之间联系沟通机制,把各委员单位团结起来、凝聚起来,深化共建共享共促,形成合力、共同提升。要协同发挥《监狱法学论丛》《首都监狱戒毒理论与实践》以及各省市微信、抖音公众号等传统阵地和网络新媒体的作用,及时宣传监狱系统优秀理论研究成果,扩大报道先进经验做法,打造监狱法学研究成果宣传和推介的“金名片”。要加强与司法部、中国监狱工作协会、各省市法学会的沟通联系,及时将我们的研究成果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支持监狱工作,让优秀研究成果真正能够转化为决策参考并落地实施。
四要坚持人才建设为根本,实现监狱事业长远发展。人才聚、事业兴。监狱法学专委会建设乃至监狱事业长远发展,人才是最终的决定因素。专委会要始终坚持正确的人才培养导向,着力培养“有理想、有情怀、有素质、有纪律”的研究人才队伍,支撑和服务监狱工作长远持续发展。要打造人才“孵化器”,优化人才成长生态,依托素能培训、学术研究、联合攻关等方式,为人才成长“搭台子”,激发基层民警创新创造的活力和潜力,培养更多监狱法学理论研究骨干人才,带领专业研究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拓展。要构建专家学者指导、优秀人才领军、基层民警参与的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借助专家学者的理论功底,发挥优秀研究人才的引领带头作用,吸引更多基层民警尤其是年轻民警参与监狱法学研究,不断壮大理论研究队伍、厚植研究力量。要发挥专家委员“智库”作用,推动专家学者与基层民警“结对子”,畅通理论和实务的“连心桥”,不断开阔监狱民警的研究视野,提升监狱法学研究水平和质量。
路在脚下,只要启程,总会到达。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中国监狱工作协会的领导下,在各位委员、各位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下,监狱法学专委会一定能够团结广大监狱法学法律工作者和监狱民警,在助力监狱法治建设、繁荣监狱法学研究的道路上,不惧艰难、阔步前行,为服务监狱工作高质量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注:这是中国监狱工作协会监狱法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禹冰在监狱法学专委会2024年度主题学术会的工作报告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