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广西监狱牵头建设服装人才岗位能力评价体系
助力破解刑释人员“有技无证就业难”问题

来源:司法部官网 发布时间:2025-01-15 10:58
分享到 打印

  广西监狱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部署要求,在司法部监狱管理局指导下,深度配合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开展服装产业人才岗位能力评价体系建设,牵头编制《服装产业智能制造人才岗位能力要求》,形成涵盖服装制作生产8个岗位、3个等级、24个标准的人才岗位技能评价体系,既为全国服装行业人才培养和评价提供依据,也为破解监狱刑满释放人员“有技无证”问题开辟新路径,得到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具体做法有效,工作成绩突出,社会效益明显,工作值得肯定”的高度评价。

  一是抓机遇,推动评价体系落户广西。2023年获悉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即将联合部分服装行业协会、服装企业代表以及知名大学教授开展评价体系建设工作后,广西监狱主动向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汇报广西监狱系统多年从事服装职业技能培训,具备服装智能节拍流水生产线、ERP企业资源计划信息化管理系统等优势,以及力争通过加强服刑人员技能培训认证,提高教育改造质量,降低刑释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的社会责任担当,最终得到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认可和肯定。2024年3月8日,广西华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智能制造领域人才能力评价能力测试支撑机构”,作为牵头编制单位参与体系建设工作。广西监狱将评价体系建设工作作为创优争先的重点项目,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确保评价体系在广西落地落实。

  二是抓建设,确保评价体系专业权威。广西监狱联合服装行业协会、服装生产企业等开展服装人才现状调研,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对接大专院校、研究机构等15家单位,走访服装生产企业27家,举办线下线上专家研讨会,征求到意见建议共计85条,形成《服装产业智能制造人才岗位能力要求(试行稿)》。创建培训辅导基地,建设2个培训测评系统,配备计算机、实操设备等培训测评设备90多台,邀请上海东华大学服装专业创始人张祖芳教授等著名专家学者组建培训团队,率先在广西华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部试运行服装人才岗位能力评价体系,根据试运行情况不断修改完善,形成《服装产业智能制造人才岗位能力要求(送审稿)》,内容包括服装初级、中级、高级制作工的认定标准等。2024年11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正式发布《服装产业智能制造人才岗位能力要求》,评价体系建设取得初步成果。

  三是抓运用,破解刑释人员技能认证难题。广西监狱将评价体系纳入服刑人员培训内容,举办服装制作工培训取证班,优化培训测评流程,挑选改造表现好、服装生产制作技术过硬的服刑人员参加服装人才岗位能力培训和测评。争取人社、公安等部门支持,畅通服刑人员服装岗位技能认证申报评价渠道,让通过培训和测评的服刑人员获得客观、公正的岗位技能认证。目前已有41名即将刑满释放人员获得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颁发的服装能力等级证书。通过技能认证的服刑人员在狱内招聘会上得到社会服装企业的认可,达成就业意向,有效破解长期以来困扰服刑人员的职业技能认证问题。

  四是抓推广,拓展评价体系建设成果。广西监狱分期分批对警察职工开展不少于14天的封闭式系统化脱产培训,先后举办服装制作工初级人才研修与测评班3期共140人次,81名警察职工获得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颁发的服装能力等级证书,实现“持证上岗”管生产。同时,依托工业和信息化部门、人社部门、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等对社会服装行业从业人员推广使用培训测评体系。2024年11月承办服装产业智能制造人才岗位能力评价体系建设推广研讨会,邀请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广西工业和信息化厅、服装专业高等院校专家代表对评价体系建设推广问题进行深度研讨,有效扩大评价体系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广西壮族自治区监狱管理局)

附件:

责任编辑: 张丽青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