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福建省厦门监狱 赵鑫 汤鹏程
新时期监狱文化建设工作的根本就是遵循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做好新时代新征程监狱文化建设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厦门监狱贯彻落实福建省监狱管理局党委提出“六个抓”推进福建监狱工作现代化的新要求,牢牢把握监狱工作的法治要求和政治属性,坚持教育改造“五心教育”,筑牢根基,固本培元,在锐意进取中与时俱进融入新思想新要求,不断揉合提升教育改造“凤凰花开”文化品牌,努力实现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教育改造“凤凰花开”文化品牌是立足本域文化特色,选取厦门市市树“凤凰木”为精神图腾,引喻 “浴火涅槃,生命蜕变”为核心意象,构建以“守法、明德、正心、和家、感恩”为支柱的“五瓣花开”教育改造体系,旨在通过法治约束与人文关怀的交织路径,用心用情,教育引导罪犯实现自我革新,重燃新生希望。自“凤凰花开”活动开展以来,成效显著,累计开展各类教育矫治活动80余场,矛盾调解成功率达92%,罪犯违规率明显下降,良好的改造氛围愈加浓厚。在这片法治与人文融合的沃土上,一批又一批罪犯在此完成生命的蜕变与升华。
一、法植厚土:筑牢守法根基,重塑行为边界
“凤凰花开·法植厚土”是教育改造品牌工作的重要环节,他着力于普法教育与规范意识培养,使法治精神成为罪犯改造的土壤根基。
普法教育筑基础。厦门监狱联合市司法局、律师协会、“海丝中央法务区”律师团构建法务支撑,成立了以法律专业和具有法律职业资格的民警为中坚的“凤凰花法务工作室”。工作室成立以来,开展普法类宣讲45场,提供法律咨询310人次,开展恢复性司法活动16次,在狱内不但营造了树立正确道德法纪的氛围,也形成了认清罪罚明晰边界的意识。
矛盾调解促和谐。厦门监狱创新矛盾化解机制,将发现矛盾与化解纠纷的关口前移,每月开展“监狱长接待日”、罪犯全覆盖的“问卷调查”、由包号民警全程参与的“号务会”、设立开放式信箱“给监区长的一封信”等形式;成立“敞开心怀,静听花开”调解小组,建立民警主导、犯群协助、家属帮教、律师协同的四维调解网络,运用“倾听→共情→归因→协议→跟踪”的“五步调解法”累计成功化解纠纷136起,有效维护了监内和谐稳定,也畅通了罪犯采用合法合规途径解决问题纠纷。
情景警示明规矩。利用狱内“融媒体中心”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自我编导情景剧《罪罚与光明》,摄制节目《忏悔集》,内容涵盖罪犯的违规行为、直面原因开展剖析以及罪犯自我悔悟忏悔等环节,通过在教育时段面向全监播出,管教民警在各个播出现场组织点评教育,效果反响显著,从根本上强化了罪犯遵规守法的意识。
二、德育佳蕾:促进明德知礼,提升人文素质
“凤凰花开·德育佳蕾”着力于教育改造工作中借鉴传统文化和艺术熏陶的亲和力,以提升罪犯道德修养与素质情操。
书香润心塑品德。监狱每年开展“优质图书进监”工程,自行汇编印制《传统文化读诵本》,积极开展传统文化学习课,通过简单的文化滴灌,为罪犯学习带来丰厚的文化精神食粮。
言传身教授道义。组建厦门监狱“凤鸣新声”民警讲师团,下设“思想道德、传统文化、法治知识、心理健康”四个分类模块,讲师民警42人,年内已完成轮训授课106课时。并同步设立监区民警讲师队,在正课教育日开展跨分监区交叉授课,并挖掘优势授课内容,通过直播或录播的形式面向全监播出,潜移默化中引导罪犯重塑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矫正不良习气、培养健全人格方面提供了坚实支撑和内在动力。
讲堂课标引方向。创办以“文化讲堂”“榜样讲堂”“心声讲堂”为核心内容的“凤凰花·鸣”专栏,栏目中“文化讲堂”引入社会帮教力量入监举办各类讲座近20场,“榜样讲堂”多次邀请刑满释放人员创业典型进监分享“勤劳创业,诚信立业”的经历;而“心声讲堂”由各分监区利用正课教育时段,让积极改造的罪犯上台,围绕“我的改造”中心主题,根据不同时期的热点主题进行分享宣讲,例如“怎样与同改和谐相处”“我的新生”“感恩你我他”等。自开设“凤凰花·鸣”以来累计制作90余期,通过各类讲堂活动激发罪犯驱动内核的正向共“鸣”。
艺以载道育情操。打造以美寓教,布局“凤凰花·艺”系列文化艺术矫治拳头项目,引入“珠光青瓷”非遗技艺、翔安拍胸舞非遗传习、威风锣鼓民俗非遗等文化底蕴深厚的文化项目;成立书法社、绘画社等艺术矫治小组,参与罪犯120余人;2025年,选送的绘画社油画作品《一缕相思寄归燕》和书法社作品《诫子书》分别荣获全省罪犯书画大赛一等奖和三等奖。厦门监狱在教育改造工作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罪犯教育矫治有机融合,取得了积极的作用。
三、心沐朝阳:涵养健康心态,引领和谐改造
“凤凰花开·心沐朝阳”是以关注罪犯心理健康为方向,通过多元组合缓解狱内罪犯改造压力。
团辅解忧润心田。监狱举办“心花向阳伴成长”系列健康辅导活动,多次邀请厦门心理咨询师协会专家进监面向罪犯开展系列心理辅导讲座;根据罪犯心理需求、心理困惑、心理问题等不同情形,开展了系列心理团体辅导,相继开展了静心读书会、心声分享会、心理测试评估、心理健康讲座、心理互助员培训、愤怒控制训练、正念训练以及大型心理团辅趣味运动会等活动,为提升罪犯改造质效注入了强劲的心理动能。
艺体舒压健身心。组建 “花韵养生”八段锦心理健康养成班,邀请省体协专家合作入监授课二十余期,有效帮助罪犯放松和缓解各类改造压力;向各分监区投配点唱机,在开展“卡拉OK”系列活动的基础上举办了“狱园歌手大赛”;组建“凤凰花·开”乐队,创新打造中西方乐器融合的音乐团队,编写狱园歌曲《凤凰花开》。通过鼓励罪犯参与文艺创作与表演,不但发挥了艺体修身的作用,也通过心理访谈测试的显示数据,参与度高的罪犯焦虑指数明显下降,有力促进罪犯身心健康。
广播音愈抚心绪。建成覆盖全监的广播指挥系统,在集中监管指挥的同时,积极挖掘其教育功能,创办“静听花开”广播电台,探索“音愈疗法”,每日播放舒缓音乐,并开设“睡前之声”栏目,有效舒缓了罪犯的改造压力。
四、情唤初心:修复亲情纽带,激发改造动力
“凤凰花开·情唤初心”体系致力于修复家庭关系,为罪犯弥补亲情角色缺失,激发改造动力。
寻亲圆梦助重逢。监狱开展“根深意重”寻亲行动,配合公安部门为失散30多年的罪犯吴某找回了亲生父母,其报道稿《‘我不是野孩子’,生日当天,他与失散36年的父母在监狱团圆》被多家媒体报道,实现亲缘重逢。
视频寄语唤初心。深入走访近百户犯属家庭,拍摄“罪犯子女亲情寄语”视频集锦,制作成短片《爸爸我想对你说》,在父亲节、儿童节全监播出,直击罪犯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激发其悔过自新、早日回家的强烈愿望,亲情感召效果显著。
亲情联线系纽带。开设“家庭云热线”,在遭遇台风来袭等突发灾害时,让受灾地区罪犯能及时与亲人通话,排忧解虑缓解压力;在中考高考时,让罪犯能为自己的子女及时送去鼓励。通过“家庭云热线”,进一步维系高墙内外亲情的联系,筑牢情感纽带,也更进一步激发了罪犯早日回归社会的内动力。
高墙宣讲敦孝行。选择邀请部分犯属进监开展“高墙宣讲”。如在2025年的母亲节,厦门监狱邀请罪犯母亲黄妈妈入监开展“母亲的嘱托”高墙宣讲,内容以母亲的身份讲述自己身患癌症的情况下,仍独力抚养孙女,苦苦等待期盼儿子刑满归来;当黄妈妈在台上说出“每一个母亲都不会放弃自己犯错的孩子”时,现场罪犯无不纷纷潸然泪下。通过“妈妈”的视角进行说教,让罪犯触及灵魂,直达心灵,唤醒罪犯的家庭责任感,极大程度激发他们期盼早日回归社会尽责尽孝和积极改造的内驱动力。
五、悦见归期:助力回归社会,培育感恩情怀
“凤凰花开·悦见归期”体系,在国家的重视和政策下,助力刑释罪犯顺利回归,引导他们感谢党恩,反哺社会,树立家国情怀。
深化帮扶唤恩情。深化与厦门市民盟的战略合作,开展“黄丝带”主题帮教活动。定期邀请民盟厦门市委的机构领导、文化专家、法律顾问等人员等进监,现场举办法律解读专题讲座、文化艺术送教入监、三无人员慰问品发放等,关心关怀罪犯。监狱与“蒲公英”“红苹果”等公益组织联动,举办“亲子夏令营”,帮扶援助困难家庭。
教育赋能强保障。针对罪犯文化素质低下,开设扫盲至初中的九年制补偿性基础教育,现有约350名学员在读。与福建开放大学合作开设电大中职教育与高等专科教育,荣获开放大学曙光学院授予的全省“监狱优秀教学中心”称号。与省二高、省技师学院合作,为罪犯开办汽车维修、软件应用,服装缝纫等多种职业技术培训班,获得人社部门颁发的职业能力证书近300人次,极大提升罪犯再就业能力。为了强化教育保障,监狱先后完成全监广播系统、多媒体厅LED全屏显示墙、监内广播电视中心、分监区讲评台、远程智慧听讲教室等多项工程,使罪犯接受教育的条件不断向好发展。特别是2025年升级打造智慧电化教育平台,在确保“无孔化运行”的安全前提下,实现了同步播放、分类推送、精准施教的教学功能,极大提升教学效率与覆盖面;同时亦可按改造表现分级处遇实现点播资源的分级定档,为教育改造罪犯提供了技术支持。
建机制预热回归。成立出监监区,集中开展出监教育,加强社会对接。引进VR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社会场景(如乘坐交通工具、求职面试、社区生活等),帮助即将刑释的罪犯提前熟悉社会环境,并举办“花映归途庆新生”仪式,为刑释罪犯煮上一碗热腾腾的“新生面”,让他们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克服回归恐惧。对接刑释安帮部门,对临释罪犯提前开展安帮政策告知;与省技师学院合作开展出监前创业辅导,提供政策咨询。并同步开展出监创业相关能力培训,保健推拿班已有60多名临出监罪犯取证毕业,为他们再就业提供帮助。
感恩溢满改造路。罪犯也积极感恩政府,反哺社会。两年来的“中华慈善日”,罪犯自愿募集善款约12万元捐赠社会。监狱便民会见中心公益柜展示并义卖罪犯手工艺品、非遗作品近80件,筹集善款5000多元捐赠公益组织。监狱每季度举办“感恩反哺,薪火相传”出监仪式,已有43名临释人员主动上台,为新入监罪犯讲述改造心得,为后来者搭建积极改造的良性循环模式。
鹭岛之滨清风徐来,新生之门悄然开启。“凤凰花开”文化品牌以其深厚的改造内涵、丰富的载体活动和显著的矫治成效,已成为厦门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的亮丽名片。金盾荣耀坚如磐石,在厦门监狱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精神饱满使命担当,面对挑战全力以赴,信念坚定搏击风浪,汗水凝结初心永在;花开五瓣,我们继往开来,在省局“六个抓”的工作布局指导下,持续推进教育改造品牌建设,拓展社会协作,强化科技赋能,助力更多罪犯实现回归社会的生命蜕变,用法治的刚性与人文的柔性继续书写教育改造工作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