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图为天津市西青区市民中心工作人员指导市民填写相关信息。
□ 本报记者 张驰 文/图
7月上旬的一天,天津市民李晓春走进天津市西青区市民中心(北区),准备办理企业注册相关手续。她注意到,来这里办事的人们在等待系统叫号之余,可选择在舒适的沙发上闭目养神,还可以去“书吧”汲取精神食粮,更可以使用免费的无线网络。
还是在这里,“智慧政务大厅”的政务服务“无人超市”24小时不打烊;359项政务服务事项“一门办理”;90%以上事项实现了“最多跑一次”的改革目标。
打基础上下齐心
今年3月,西青区被评为天津市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
6月,中央依法治国办公示了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西青区入围。“得知这个消息后,我与同事都有点小兴奋,我们的努力成果得到了肯定。”作为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的参与者,时任天津市西青区司法局执法监督科科长时云掩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
积极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是西青区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的首要内容。
在西青区,“四个亲自”引人瞩目: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说的就是,区主要领导在党的领导下,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主动作为不缺位。
西青区委书记、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主任李清认为,地方各级党委主要负责人应当坚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带头抓好推进本地区法治建设,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各项工作。
为此,他们定期组织召开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会议,对依法治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进行部署;研究制定依法治区工作规则制度、年度依法治区工作要点,明确工作任务,确保相关工作落到实处。
同时,他们将法治政府建设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考核、同奖惩,把法治政府建设成效作为衡量下级党政领导班子及其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
“体系建设形成示范创建的合力,这有助于该项工作做实、做好。”西青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全面依法治区办主任安学刚说。
重服务永无止境
在西青区市民中心,李晓春体会到的不仅是硬件设施的显著改善,更发现窗口服务单位工作人员的态度有了明显改变。
“以前的问候语是‘您要办什么’,现在则问‘我能为您做什么’,同样的表述内容,不一样的表述方式,这让我有种回家的感觉。”李晓春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这一变化,市民中心工作人员高媛媛的解读更为直接,“就是要让来办事的人有家的感觉。前来办事的人口碑相传,是免费的广告,更是西青区营商环境持续向好的对外表达。”
这里,55个审批事项办理时限在原来基础上压缩了43%,企业设立登记时间不超过半天,开办时间缩短到一天。这里,形成了有权必有责、履职受监督的制度约束,健全完善了发现、解决企业诉求的常态化机制。
今年3月,从天津东华医疗系统公司寄到天津市委政法委的一封感谢信,在天津广为传播,写信人是该公司总经理罗力。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其公司生产的产品是当时武汉急需的医疗器械,此前在生产过程中遇到了因原材料不足而导致的产能问题。天津市公安局西青公安分局先后与南开公安分局、北辰公安分局、武清公安分局密切沟通协商,解了公司的生产难题。
“企业在践行社会责任,我们必要的服务跟进,既解决其燃眉之急,又传递着一个信号:服务,我们是认真的!”西青区副区长、公安局局长、区委依法治区委员会执法协调小组组长任福志说。
精细服务促进过硬发展,梧桐枝繁叶茂引来金凤凰。
目前,西青区已经与中电(天津)大数据有限公司、中能建(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今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零级生物医药(天津)有限公司、天津掌纹科技有限公司与熙嘉物流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签约,上述企业落地项目计划总投资15.59亿元。
建智囊依法决策
在西青,活跃着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对行政决策进行论证、审核把关,对重大行政决策实施情况进行监督、跟踪与评估,他们就是包括执业律师、资深法官、检察官在内的西青区政府法治智库。
“法治智库,扮演着双重角色,一方面是在行政决策制定上做好守门员,对重大行政决策内容和规范性文件提出自己的意见,另一方面还是法治政府建设的监督员,对涉及政府的职能定位、行政程序的合法性、行政执法的体系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让法治政府建设进程更顺畅。”西青区法治智库成员、律师李月一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以重大决策事项为例,如果没有通过他们的前置合法性审查,这项工作往下就进行不下去了。”西青区司法局局长、区委依法治区委员会执法协调小组副组长卢喜庆表示,“这看似给地方的行政决策套了个‘紧箍’,但它其实是‘安全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与法治智库相辅相成的是法律顾问体系。目前,西青区已经形成以司法行政机关负责人为首席法律顾问、以法制机构人员为专职法律顾问、以专家学者与执业律师为外聘法律顾问的政府法律顾问体系。
2019年,他们审核重大决策事项、合同协议等307件,提出法律审核意见397条。
在相关部门统筹下,他们还设立12个民营企业法治体检中心,遴选50名律师组成法治体检服务团,为民营企业提供一对一“坐诊”服务64次,出具法治体检报告25份,为企业解决法律问题76件。
促公平阳光执法
7月,进入汛期,张家窝镇综合执法局局长张立军与团队成员比平时忙不少。提醒商铺不要临街摆放商品,询问其是否备齐防汛沙包,调研其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这是我们工作的常态,在做好管理的同时,我们还跟进服务。”他说。
2013年下半年,西青区启动了街镇综合执法改革试点,整合城管等13个部门职能下放到街镇,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
在此基础上,西青区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在市场监管、生态环境、文化、交通运输、农业农村、城市管理、住房建设等重点执法领域整合组建综合执法队伍。
这支队伍按照“战区制、主官上、权下放”的要求,强化街镇综合行政执法统筹协调与统一指挥;建立“行刑衔接”工作机制,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在区政府网站平台及时、全面公布执法主体与执法决定等内容,主动接受监督;配备执法记录仪2237台、法制审核人员235人,确保执法过程有记录、可追溯;聘任兼职法律顾问进行法制审核双把关;将一般程序性处罚纳入法制审核范围。
改革行不行,成绩来说明。
以张家窝镇为例,该镇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镇综合执法大队(综合执法局的前身)与家兴里社区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
2019年,西青区被生态环境部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成为天津首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今年3月,该区被评为天津市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6月,入围全国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
“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西青区法治政府建设还存在着不足,如落实新发展理念有欠缺、思想观念不够解放、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还不高、营商环境还需要再优化、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供给还要再加强。”西青区区长、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副主任白凤祥说,“对此,我们不遮掩、不回避,一定反躬自省、直面问题,迎难而上、久久为功,切实加以解决”。
记者手记
□ 本报记者 张驰
在天津西青区采访,有两件事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
一是不打无准备之仗。以法治政府示范创建为例,18卷申报材料,装订整齐、规范有序,其内容目录指向清晰、表述言简意赅。体现在材料上的,是法治政府示范创建的成果,更是日积月累的过程积淀。
二是市民服务中心的硬环境及软服务。作为对外窗口单位,排列有序的沙发、干净的座椅和整齐的绿植,给前往办事的人透露一个信息:竭尽所能为他们提供一个温馨的办事环境。
当然,软服务质的提升,绝不是工作人员口头上问候语的简单改变,而是发自内心的表达。“要让法治精神与服务意识流淌在每一个西青人的血液中”,这是西青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