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青少年法治教育路上的变与不变

来源:法制日报 发布时间:2019-09-02 09:55
分享到 打印

北京市顺义区司法局光明司法所所长 张涛

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伟伦 整理

我是一名司法助理员,2003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司法行政基层一线工作。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提升辖区青少年法律素养,我责无旁贷。

2004年,我在北京顺义区张镇司法所工作,那是较为偏远的半山区乡镇,民风淳朴。当时,张镇中学邀请我去讲法治课,怀揣着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和对孩子们的喜爱,我欣然答应。那时的学校还没有多媒体教学,我拿着手写的讲课稿,站在学校操场的主席台上,跟孩子们一起分析了当时轰动全国的“马加爵”案件。我从案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讲起,延伸到由于法律知识的缺失导致青少年行为缺少约束,一些人最终走上犯罪道路的惨痛教训。时隔15年,我依旧记得,那时宽阔的沙土操场上站满了整齐列队的孩子们,我拿着系着红布巾的麦克风,透过架子上的大喇叭将法律之声传到学校每一个角落。当听到关键地方的时候,孩子们流露出惊讶、遗憾、深思等不同表情,透过孩子们真诚的眼神,我看到法治观念在他们心中萌芽,相信通过这个令人痛心疾首的案例,他们将在今后的生活中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

十几年弹指一挥间,我时刻关注着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每年定期走进校园给孩子们开展法治讲座、利用寒暑假组织孩子们排练模拟法庭、在社区法治文艺演出中邀请孩子们观摩感受,通过营造浓郁的法治氛围,引导孩子们知法、尊法、守法、用法,让孩子们的头脑中嵌入庄严的“法”字,多年来已累计对3000多名青少年进行法治教育。

2019年,作为北京市光明小学法治副校长的我,又一次走上讲台,为六年级孩子们上了一堂法治课。课前,我精心制作PPT和FLASH小动画,课上,这些新鲜的授课方式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刺激着他们的感官。围绕“珍惜青春,力行五戒,做遵纪守法的好学生”的主题,我向孩子们讲解了“五戒”,即戒惰、戒贪、戒奢、戒骄、戒毒;通过以案释法、以法论事的形式,阐明了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三者之间的关系。孩子们思维敏捷、活泼开朗,现场不断举手提问,互动气氛热烈,“老师,我之前在很多地方了解过法律知识,电视节目里、网络新闻上、路边宣传栏中、学校的课堂里”“老师,法律对我一点儿也不陌生,我想像爸爸一样成为一名法官”“老师,网络上说现在毒品有很多隐藏在糖果里面,是不是”。我惊叹于孩子们丰富的知识与开阔的眼界,更深刻地感到历经七个五年普法工作的强大魅力,我们的孩子,我们的未来,法律正在成为他们的习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需要千千万万个法治宣传工作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传播、普及。

回顾青少年法治教育这一路,时代在变,授课技术在变,思维方式在变,而我的初心不变,国家坚持法治宣传教育的方向不变。于我而言,在润物细无声中引导孩子们明是非、识善恶、辨美丑,感受孩子们对法律知识第一时间的反馈与回应,听到孩子们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增自律、正行为的故事,都是一件件充满幸福的事情。我相信通过一代代人的努力,势必会让法律的思维嵌入孩子们的记忆,内化为孩子们的行为,法治硕果必将未来可期。


附件:

责任编辑: 朱剑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