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 艳
法制日报通讯员 尚永江 高 寒
连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65家律师事务所84名女律师自愿报名成立“广西抗击疫情妇女维权公益女律师志愿团”,女律师们轮流值班,倾听12338妇女维权热线反映的妇女儿童权益问题。
在复杂严峻的疫情形势面前,奋战抗疫一线的政法干警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群众、企业也容易因为疫情信息过载感到焦虑、担忧甚至恐慌,广西政法部门加强宣传引导,多举措开展心理疏导,通过构筑一个又一个“心灵加油站”缓解社会焦虑,传播健康正能量。
“说不怕那是假的,但作为一名党员、一名人民警察,关键时刻,我只能往前冲。”说话的是广西平南县公安局乌江派出所教导员赵喜华。近日,家住广西贵港市平南县月亮湾小区9号楼的廖某某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紧接着廖某某所在的9号楼实施封闭式管理。赵喜华按组织要求去9号楼逐户核实人员信息。
受条件限制,赵喜华当时的防护装备仅有口罩。封闭值守工作由平南县公安局特警大队江滨巡防警务站负责,为了降低感染风险,江滨巡防警务站20多名队员连续14天全部住在警务站。
面对工作的压力、亲友的安危、病毒的无情,奋战在防疫一线的民警难免产生紧张、焦虑、无助等情绪,在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方面都需要积极防护。为此,平南县公安局成立战时心理服务小分队,深入防疫第一线倾听民辅警心声,同时开通“战时心理疏导热线”,由富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每日值守,为投入疫情防控一线的广大民辅警提供心理支持、情绪疏导、情感支持、危机干预等心理服务。
复工复产加快推动后,广西政法机关在严抓疫情防控的同时主动靠前,全程“保姆式”服务护航企业高效、安心、安全有序复工复产,帮助企业解决后顾之忧,为企业复工复产注入发展“强心剂”。
复工之初,贺州昭平县贺巴高速工程项目部担心部分村庄为了疫情防控可能不让外地施工人员进入施工,辖区派出所民警立即做好对各项目工程施工队的服务工作,逐一与项目工地涉及的村庄沟通协调,提供心理支持,对复工复产所需材料物资和企业员工上下班使用车辆开辟绿色通道。同时,组织警力加强对企业工程项目部和各工地的巡逻,主动上门服务,避免发生外地返岗员工与当地村民因疫情防控引发矛盾纠纷,有效保障了贺巴高速各标段如期顺利复工复产。
梧州市兴龙派出所所长黄云健是三祺城房地产公司疫情防控的“警务管家”。企业复工复产后,他连续在企业“蹲点”,每天对企业“一图四台账”、测温、消毒、分餐、人员信息登记、责任书签订等工作进行全面督导,让企业员工安心复工。
梧州法院出台涉及维护疫情防控秩序、支持中小企业经营发展、保护当事人权益、源头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等四个方面意见,为疫情防控保驾护航,还加大对涉困企业的司法救助力度,减轻企业诉讼负担;市检察院坚持“企业来信件件有回复”,安排员额检察官值班值守,对企业反映的问题第一时间回复办理;市司法局向社会公开全市律师事务所负责人移动电话号码,安排律师与复工企业对接,实现法律服务“无缝衔接”。